馬口鐵 作品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無奈(第2頁)

 除了仇俄恨俄的波蘭人之外,對叛軍支援力度最大也是介入最深的就屬奧地利了。

 自打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奧地利和俄國的關係就徹底破裂了,從1848年的假裝友好到現在變成了徹底敵對。為了給俄國製造麻煩奧地利乾脆連最後一點兒麵皮都扯掉,就差沒親自出兵幫助叛軍了。

 反正通過兩國邊境奧地利不斷地給叛軍輸送糧食和軍火,就盼著叛軍徹底搞亂俄國,最後好下場吃一波肥肉。

 奧地利人的搞法讓亞歷山大二世是火冒三丈,可是又無可奈何,克里米亞戰爭對俄國的打擊太大了,失血太多導致有氣無力。

 面對奧地利的瘋狂挑釁亞歷山大二世只能忍耐,除了設法增派兵力管控邊境外,也只能希望德米特里.米柳亭儘快平息叛亂不讓奧地利人陰謀得逞!

 自然地德米特里的壓力就比較大了,只能提前開始為基輔解圍,他也知道這其實有點難,畢竟叛軍的實力還是挺強的,馬加諾夫手裡有十五萬大軍,其他的七七八八小頭目也有四五萬人,整個基輔周邊還有近二十萬叛軍。

 而德米特里手裡能投入戰鬥其實也就八萬來人,一旦真的投入這麼多兵力就意味著要從其他地區最大限度的抽調兵力,這必然會導致剛剛收復的那些地區兵力薄弱。

 而這些地區無一例外都並不穩定,如果沒有重兵彈壓搞不好叛軍又會死灰復燃。更何況在烏克蘭西部還活躍著數量不少的叛軍,一旦他們發現俄軍收復地區兵力薄弱,你覺得他們會老實坐看。

 在德米特里看來為基輔解圍其實並不需要這麼急迫,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等穩定了局勢順帶著再積攢一波實力再去做不遲。

 可隨著外國勢力的介入,隨著亞歷山大二世猴急火急一刻都不願意等,德米特里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他也知道這一戰不好打,也只能想盡辦法地削弱敵人增加勝算了。

 於是乎難題就交到了李曉這邊,誰讓他負責處理誘降事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