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35章昆陽血戰(第2頁)

    劉秀見此情況,知曉如果任憑它發展下去,那自己的這支起義軍就會不攻自破,不僅會守不住陽關,丟了昆陽,更會連累進攻宛城的兄弟軍隊全軍覆沒,於是急忙提議說:“現在我們的兵馬糧草已經很少,而外敵強大,如今合則贏,不合則敗。只要我們能團結起來守住昆陽,就能等到援軍,否則所有人都是死路一條。現在如果不同心同德共謀大事,命都保不住,更何況是妻兒和財產?”

    眾將聞言,無不大怒,其中一人語氣嚴厲地說道:“劉-->>
                                         
將軍怎麼敢這樣說話?這不是陷我於不仁不義的境地嗎?”劉秀知曉他們其實已經被自己的言語打動,此刻雖然做發怒狀,卻也不過是色厲在荏,於是,劉秀笑著站起,從容不迫地讓大家少安毋躁。

    恰巧這時派出的偵察騎兵返回,告知劉秀敵兵大隊人馬已到城北。眾將急忙對劉秀怎麼辦。劉秀毫不驚慌,而是為大家鋪展開一幅幅客觀成敗的預測圖景。大家也拿不定主意,只好跟著附和了兩句。

    前面就提到,這時的昆陽城中僅僅只有軍隊八九千人,劉秀害怕守不住城池,誤了全軍大計,於是派遣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城中,自己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騎馬趁著晚上衝出昆陽城南門,到外面去調集兵力。

    當時王莽的先鋒軍隊到達城下的有近十萬人,與劉秀軍隊相比,昆陽城中守軍的十倍之多,劉秀雖然作戰驍勇,卻很難衝出敵人固若金湯的包圍圈。因此,只能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用城中軍隊在城上擂動軍鼓,讓敵人誤以為城中守軍會出城接受挑戰。自己十三人自從小路中逃出生天。

    十三人每次遇見敵人,都只會躲避而不會交戰,可謂謹慎小心之至,所以這一路也還比較順利。到了郾、定陵之後,劉秀調撥各營全部兵力前去援助昆陽,但是眾將卻貪惜財物,打算分出部分兵力留守。如此目光短淺,怎麼能夠成就大事,這對任何一個有點見識的人而言,都是難以忍受的。

    劉秀果然非比尋常,他不但沒有半分生氣,還勸慰大家不要為了一點小財就失了本性,人生中的大財還有很多,以後大業辦成,少不了金銀財寶。眾人見他如此一說,心中羞愧難當,亦對劉秀的見識十分佩服,於是一一整裝待發,聽從劉秀的指揮。

    王邑一心要攻克昆陽,謀士嚴尤為了能夠讓王邑改變策略,先去圍攻正在攻打宛城的劉伯升軍隊。可嚴尤幾次三番不惜性命向王邑進言,都沒有結果,王邑知曉嚴尤在軍中很有德威,因此自己也不能責罰於他。嚴尤之言,不但沒有收到自己預料的結果,反而更加堅定了王邑攻取昆陽的決心。

    為了儘快攻下昆陽,王邑派兵將昆陽城重重包圍,升起雲車從上面俯視昆陽城中,其部隊更是旌旗佈滿原野,鐘鼓之聲傳出數百里以外。一時間,昆陽城外殺聲震天。

    眼見昆陽城就要守不住了,王鳳等人知道一旦城破,必定是雞犬不留的結局。為求自保,王鳳只能試圖向王尋乞降,哪知王尋、王邑二人心中早就有了計劃,心想這昆陽城眼看已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如果是依靠敵人投降才攻下昆陽的話,一者不能洩及攻不下之憤,二者則是不能顯示自己軍士的雄壯威武,大大地失了自己的面子。因而,對於王鳳的乞降,王邑、王尋不過是一笑置之,並讓使者帶回去一句話,讓王鳳洗淨了脖子等著大軍來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