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03章同命不同運(第2頁)

 及至武帝駕崩,李陵將消息告訴蘇武,蘇武一連數月,每天早晚面對南方號啕痛哭,甚至吐血。雖然他知曉,自己的兩個兄弟,先前已都因罪自殺;自己的母親也在不久之前不幸去世;甚至連自己的夫人也已經改嫁他人,只剩下兩個妹妹、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不知道是否還尚在人世之間。但是,他同時也提醒自己,全靠漢室明達、武帝栽培,自己才得以身居高位,與列侯、將軍並列,且使其兄弟得以親近皇上,因此,一定要肝腦塗地,報答皇上的大恩。即使是斧鉞加身,湯鍋烹煮,也必當無怨無悔,自己為臣,侍奉君王,就如同兒子侍奉父親一般,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遺憾。

 蘇武的一生,真的就會這樣終結嗎?

 草原上的春秋

 一朝天子一朝臣,壺衍單于取代舊單于即位,準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新單于剛剛繼位,不瞭解漢朝,於是常常害怕漢軍前來襲擊,謀士衛律為單于定計,要求與漢朝和親。其實,早在上任匈奴在世之時,衛律便產生了這個想法,特別是他在勸降蘇武之時,蘇武曾對他言說道:“你身為人臣人子,卻背主背親,在匈奴這裡給人做奴隸。單于對你言聽計從,可是你卻教唆他殺害漢使,蓄意挑起匈、漢戰爭,真是其心可誅。此前,南越王、大宛王、朝鮮王都曾殺害漢使,但他們最後都被討平。如今,匈奴滅族的禍患,怕是要從殺我開始了。”

 衛律本是漢人,卻做了漢朝歷代死敵匈奴的謀士,心中不免有所愧疚,如果能夠使漢匈雙方罷兵言和,也算是償還自己的罪惡;同時,衛律也意識到,匈奴南下中原,只能是劫掠而不會久居,而且匈奴要徹底打垮大漢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匈奴衰微,時機已經成熟,相信單于也希望漢匈之間能夠握手言和。果然,壺衍問衛律計策,當即大喜,並命衛律全力去做這件事情。

 公元前81年,漢匈復交,漢朝派到匈奴的使節聽到蘇武仍然活著的消息,要求放蘇武等人回國,匈奴單于遂假稱蘇武已死,由於此刻蘇武尚自遠在北海,使者也沒有辦法,只得先行離去。不久,漢使又來到匈奴,有個叫常惠的暗中面見漢使,為漢使獻計,教使者對單于說道:“漢天子在上林苑射獵,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繫著一塊寫字的綢緞,上面說蘇武等人在某湖澤之地。”使者大喜,按常惠之言責問單于。

 單于環視左右侍從,他沒有料到,漢天子竟然有如此神奇的能力,遂大吃一驚,然後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確實還活著。”並言及蘇武此刻正在北海之地放牧。使者遂與匈奴單于派遣之人,一同前去迎接蘇武。此刻,除了蘇武之外,漢朝使者還迎回了另外一個人,他就是馬宏。

 馬宏何許人也,他先前是漢朝派往西域各國的使者,與光祿大夫王忠一起出使西域,並擔任副使,只是在半路上受到匈奴軍隊的攔截,王忠力戰戰死,馬宏被俘,但他沒有投降匈奴。在漢朝使者的要求下,匈奴將蘇武、馬宏放回,向漢朝表示他們的善意。消息傳到李陵處,李陵高興不已,遂決意為蘇武擺酒慶賀,他對蘇武說,你回到祖國,自當名垂青史,而我身敗名裂,親人也都被殺害,還能有什麼指望呢?本來,我希望忍辱負重,有朝一日能夠返回故鄉,現在這一切都成了明日黃花了。“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此番李陵見蘇武終於得以帶著榮譽返回中原故土,自然高興、難以自矜,然而轉念想到自己有家難回、有志難伸,不免心中百感交集,淚流滿面,背過臉去,揮手與蘇武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