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81章 高位如鏡花水月(第2頁)

   羊勝、公孫詭已從幕後現身。景帝往梁國派使者查案,抓的就是他倆。但使者跑了一遍遍,搜遍梁國上下,連兩人的影子也逮不著。

   只有一個地方沒有去搜:梁王王宮。

   梁王可能壓根就沒想過要把羊勝、公孫詭交出去——這不啻告訴人家,此事是自己所為。其實他的主謀身份,整個大漢早就無人不曉,但梁王還是繃緊咬肌,來個死不承認,對韓安國等重臣他也不說實話。

   縱觀茫茫歷史,這種掩耳盜鈴的事已經不知重複了多少遍。梁王尚在夢中,韓安國卻是旁觀者清。

   韓安國入宮晉見,哭道:“若主上受辱,臣下就該謝罪而死。大王如今進退維谷,焦灼不堪,都是因為我等輔佐不力。現在抓不到羊勝、公孫詭,皇上必然怪罪,請您允許我向您辭別,並賜我自殺!”

   梁王知道瞞不過他,無奈地說:“你這是何必呢?”

   韓安國已經哭成一個淚人,他哽咽道:“大王自己好好想一下,是您與皇上的關係親,還是劉太公與高皇帝、皇上與臨江王的關係更親呢?”

   梁王說:“當然是他們更親。”

   韓安國續道:“劉太公與高皇帝、皇上和臨江王都是父子關係,可是高皇帝說:‘拿著三尺劍奪取天下的人是我啊’,所以太上皇只能住在櫟陽宮,到死也無法過問朝政。臨江王劉榮是長子,又被立為太子,可是隻因為他母親說錯一句話就被廢黜;又因擴建宮室侵佔文帝祖廟,終於在中尉府被逼自殺。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治理天下是公事,怎能講求私情?有人說:‘即使是親生父親怎知他不會變成老虎?即使是親兄弟怎知他不會變成惡狼?’現在大王您聽信邪說,違反了大漢的律法,即使位列諸侯也無法開脫。皇上孝順,他是怕太后傷心,所以才沒找只知道律法的刀筆吏來對付您。太后日夜垂淚,希望大王能自己覺醒,可是始終也不見您有改過意思。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還能依靠誰呢?”

   韓安國話還沒有說完,梁王早已痛哭流涕,他感激地說:“我現在就交出公孫詭、羊勝。”於是逼迫公孫詭、羊勝自殺。

   田叔在梁國徘徊已有一段日子了,看到二人的屍體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回到長安,他向景帝述職時,給了他一個驚喜。原來梁王不光是刺殺朝臣的幕後主使,他招募士卒,鍛打兵器,確有不臣之心,“按律當誅”。田叔雖然拿到了確鑿證據,卻在回來的路上把它付之一炬。

   私毀證據是重罪。景帝面露不快,正要發作,卻聽田叔續道:“梁王不法狂悖,鐵證如山,若不殺他,此後大漢的律法再也無法取信於民;可是真的殺了他,太后恐怕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您。陛下,請您聖裁!”

   景帝笑了,轉身就把消息送到長樂宮中。竇太后聽了,馬上恢復生機,左右宮人連忙動手置辦飲食,給她果腹,後拜田叔為魯國相。

   這中間仍有一個小插曲。梁王交出羊勝、公孫詭的屍體,仍然憂懼,恐怕禍事仍未完結,於是找群臣商議。這時鄒陽挺身而出,西入長安,找到王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勸他入宮為梁王進言,以此討得竇太后的歡心,使竇、王兩家外戚能夠結成同盟。王信“然其計”。景帝聽了王信的勸告,明白若執意處死梁王,會落得殺死弟弟的不仁之名,恰巧田叔回來述職,所以決定就此罷手。

   景帝怒氣漸消,梁王於是上書請求朝見。一行人走到達函谷關口,一個叫茅蘭的臣屬勸道:“大王仍是戴罪之身,再像以前那樣講究排場恐怕不太合適,還是改乘布車罷。”梁王於是乘坐當時出殯時採用的布車,隨身只帶兩個騎兵。饒是如此,他仍然害怕,不敢面見景帝,於是躲進姐姐劉嫖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