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53章 全身而退的陳平(第2頁)

   膽小的審食其所求不過是大臣臣服於劉盈,呂雉的胃口卻要大,她要朝臣誠服於她。審食其說得對,只有誅殺大臣,才能保證權力順利過渡。只要誅殺大臣,就沒人敢說“非劉氏而亡,必誅”之話。只要功臣全死,呂雉就能掌管天下,劉氏天下就變成呂氏天下。

   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到酈商的耳朵裡。他看透了呂雉的陰謀,恐嚇審食其,說:“我聽說皇上駕崩了,然而都四天了,你們還不發喪,是想先誅殺諸位開國大將嗎?如果你們真這麼做,那麼大漢天下就危險了。陳平和灌嬰領兵十萬駐守滎陽,樊噲和周勃領兵二十萬駐守燕代,他們聽說皇上死後,自己就要被誅,一定會領兵反攻關中。如此,內有大臣叛變,外有諸將造反,你們就蹺著腳等死吧。”

   酈商此話,如軍中擂鼓,驚醒夢中的呂雉。呂雉一心掌權,心有所欲,思慮被蔽,只覺得寵臣審食其說得很對。審食其說得對,但沒有可行性,如果貿然施行,必遭武將造反、文臣叛變的禍患。一旦大臣造反,呂雉掌權的黃粱美夢就破滅了。

   呂雉尋思,只有先發喪,來個緩兵之計,以靜制動,先看看陳平、周勃和灌嬰等人的舉動。如果陳平和周勃等識相,呂雉和他們暫且相安無事,否則,一場大戰避不了。

   二月十八日,呂雉發喪,大赦天下。

   人死後就是一具屍體,還沒死的人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劉邦將彭越剁成肉沫,與呂雉遲遲不給他發喪,實際上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五月十七,劉邦葬於長陵(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劉盈繼位,時年十六歲。

   《史記》記載,劉邦死後,群臣覺得“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尊稱為高皇帝。後世稱劉邦為漢高祖,稱劉盈為惠帝。

   劉邦死後,呂雉就想找大臣的不是,藉機剷除,為掌權鋪平大道,陳平恰好撞在呂雉的刀口。

   盧綰造反,劉邦病重,命樊噲帶軍征討。劉邦病得頭昏眼花,聽說樊噲是呂雉的黨羽,存心誅殺愛子劉如意、愛姬戚氏,當即怒從心上起,說:“樊噲見我病重,就想殺我的兒子,斬我的美人,我先將他殺了。”令陳平和周勃前去軍中斬殺樊噲。

   曾經,在鴻門宴上,勇敢的樊噲救了劉邦一命。劉邦打天下時靠他,守天下時同樣靠他。劉邦平定各路王侯的叛亂,幾乎每次樊噲都立大功。劉邦愛樊噲的勇猛,也害怕他的勇猛。樊噲是呂雉的妹夫,劉邦擔心自己死後,樊噲倒向呂雉,誅殺戚姬和劉如意。劉邦還沒死,樊噲就想殺害戚姬母子,劉邦如何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