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萬里長城(第2頁)

   始皇帝聽了趙高的話,非常高興,又召丞相王綰和隗狀,問道:“朕欲出咸陽,巡遊四方,以瞭解各地民情,丞相覺得如何”

   王綰聞此,驚出一身冷汗,忙跪倒在地,道:“請陛下三思,如今陛下是萬乘之尊,身系天下,不宜輕易出皇宮!”

   始皇帝道:“古之聖賢未嘗有一生居於一宮之中的,無不四處巡行,遍訪民情!這樣才能更加了解下情,更好的治理國家!這不一直是你們儒家所主張的嗎”平時王綰一直以儒家的衛道士自居,始皇帝此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王綰爭辯道:“若在平時,當然可行,但如今四方甫定,盜賊並未完全平息,陛下如果出巡,如遇盜匪驚擾聖駕如何是好”

   “正因如此,朕才要親自安撫四方,震懾盜匪!”

   隗狀素來對王綰主張實行儒家治國的方法不以為然,他更傾向於法家治國,向來認為儒家所提出的那些古之聖賢不值得效法,且此時始皇帝心意已決,不會輕易更改,便說道:“王丞相憂慮甚是,陛下出行安全第一,如今六國剛剛平靖,尚未完全臣服,恐有盜匪之徒。但因此就因噎廢食實為不智不勇,臣以為陛下可以先在秦國故地巡行,日後再巡行東方。”

   始皇帝見丞相支持自己巡遊,甚是高興,道:“此次出巡,本就為考察邊患,沿途遍訪民情,朕決定巡行隴西、北地,這並非六國故地,應當並無不妥。”

   始皇帝頓了一下,又道:“近來朕時常看到關於匈奴入關騷擾的奏報,內心不安,此事緊急,朕已決定一月之後便起駕,你們去準備吧!”

   隗狀道:“臣遵旨!”

   王綰見無法更改,只能附和道:“臣領旨!”

   一月之後,出巡的衛隊,馬車儀仗都已備好,長子扶蘇,大將軍蒙恬,內史蒙毅,御史大夫馮劫,中車府令趙高隨行,共出動車架六十六輛,衛兵一萬人。始皇帝臨行前吩咐王綰,國中有大事需要處決時均需用快馬將奏摺送到行轅,始皇帝親自批覆。

   始皇帝命巡遊的隊伍起駕,車駕便浩浩蕩蕩的往咸陽北門而去。

   隊伍的最前方是開道的一千輕騎兵,只見士卒們各個騎著高頭大馬,精神奕奕,鎧甲鮮明,黔首們看到無不避讓;緊隨其後的是一千旗手,身著紅裝,手執黑色旗幟,每個旗幟上面繡一個大大的“秦”字,錦旗獵獵,氣勢非凡;再後面是兩千重裝步兵,衛士們均手持長戈,身著重甲,隊列整齊;始皇帝居於中間,所乘車駕為金根車,全車鑲金,六匹白馬駕車,在陽光只有熠熠生輝!緊隨其後是五色安車,五色立車,均用四匹馬駕車。始皇帝車駕之後又有兩千重裝步兵,兩千騎兵護衛。巡遊儀仗前後足有數里之遠,見首不見尾,氣勢恢宏!

   黔首們遠遠望見皇帝的車隊都稱讚不已,伏於街道兩旁,叩拜不止,口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始皇帝心下十分得意。

   趙高此時騎馬立於始皇帝車駕之側,對始皇帝說道:“如今四海臣服,黔首樂業,實乃陛下之功!不巡遊無以彰顯陛下的恩德!臣趙高恭祝陛下一路安康!”

   始皇帝聽了更是高興,道:“愛卿言之有理!向天下宣示威德才能震懾四方,大秦才能長治久安!”

   始皇帝的車駕出咸陽後一路向西北巡遊。開始時路上行人熙熙攘攘,黔首伏於道路兩旁;行數日後,人流漸少,往往是走數十里路程才見到村落集鎮;及至來到隴西,人煙更加稀少,很多田地都無人耕種,經常一整日都見不到人煙,一片荒蕪蕭條的景象。

   道路也越來越難走,始皇帝的車駕起伏不定,趙高不得不在車駕內增加了被褥,以減少顛簸的勞累痛苦。有過了幾日,道路更加難走,很多時候,因為道路過於彎曲狹窄,車駕無法通過,始皇帝不得不下車步行數里。

   隴西郡郡守早就前來迎接聖駕,始皇帝問道:“隴西郡為何如此蕭條”

   郡守道:“隴西郡是防禦匈奴的重鎮,但此處長城損壞,秦軍無法守護如此長的邊界,匈奴軍便時常入侵騷擾,百姓被掠奪後無法在此生存,都遷到別處去了,致使隴西、北地人煙稀少,經濟蕭條,很多黔首無法安心的耕種田地,四處流浪。”

   始皇帝此前也曾接到奏報,說匈奴佔據河南之後,時常有小股騎兵侵擾北地,但當時一則因為忙餘對付東方六國,無暇他顧,二則認為匈奴邊患長期存在,並非肘腋之患。因此並未重視,如今一見才意識到匈奴的危害已經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