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以法治國,滅韓!(第2頁)

    桓琦自信如果沒有營壘的掩護,趙軍是打不過秦軍的。於是桓琦親率十萬大軍圍困肥下,另外佈置了五萬精兵埋伏在肥下的外圍,等待趙軍出現,伺機展開攻擊。

    肥下被圍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李牧軍中,士卒開始擔心,肥下一旦被秦軍拿下,趙軍將立刻陷入斷草斷糧的絕境。趙蔥道:“請大將軍立即下令出擊,為肥下解圍!”

    李牧沉吟片刻,道:“如果我軍現在出擊,就中了秦軍的圈套,他們現在就是要引誘我們出擊。”

    趙蔥急道:“出擊我們還有一線生機,如果困守孤城就是坐以待斃了!”

    李牧道:“肥下是趙軍糧草重地,守備森嚴,糧草充足,依靠有利的地形秦軍一時片刻是難以取勝的!秦軍現在傾巢出動,留守大營的必然是老弱病殘,我們如果抓住機會拿下秦軍大營,那秦軍的輜重糧草都會被我們截獲,秦軍必然會回軍攻擊我們,肥下之圍就可以解除了!”

    趙蔥想了一下,道:“大將軍果然智勇雙全!秦軍必大敗!”

    當夜,趙軍傾巢出動,夜襲對面的秦軍大營,秦軍一是因為分兵進攻肥下,防守力量薄弱,二是因為趙軍一直龜縮,從未想過會主動出擊,防守不足,頃刻之間秦軍的抵抗便被粉碎。趙軍俘虜秦軍三萬餘眾,繳獲幾乎全部的輜重。

    桓琦聞訊大驚!後悔自己太輕敵,小瞧了李牧,迅速帶兵回援,希望能夠奪回大營。此時趙軍經過休整,士氣正旺,李牧正面佈置了輜重部隊,同時將騎兵軍團主力埋伏在兩翼,待秦軍與趙軍接觸,便發起鉗形攻勢,秦軍難以抵擋。經過激烈的戰鬥,秦軍全線潰敗。

    趙軍對秦作戰已經多年未曾打過勝仗,李牧大敗秦軍的消息傳到宮中趙王大喜,封李牧為武安君!

    就在趙王犒賞士卒,重賞李牧的時候,一雙嫉妒的眼睛正冷冷的看著這一切。

    秦王政十五年,趙國發生大旱,多地顆粒無收,秦王認為這是再次進攻趙國的好時機。於是召開軍事會議,討論進攻趙國的方法。

    王翦道:“上次肥下之戰我軍退回秦國境內並非是打不過趙軍,而是士卒長期出征需要休整,是戰略退卻,並不能算真正的失敗,並且我軍損失是很小的。”

    李斯道:“趙國大將軍李牧足智多謀,王將軍不能大意!滅趙需要長期充分的準備才行!”

    楊端和道:“趙軍並非不可戰勝,李牧的確是非同尋常的大將,但其部卒卻非個個驍勇。特別是今年趙國全國大飢,國力不強,民心不穩,趙軍缺乏充足的糧草儲備,損失的兵力也難以得到補充。

    趙軍久暴於外,必定將乏兵疲,難以持久。而我秦軍則後備充實,補給及時,完全可以通過戰略相持拖垮趙軍,待趙軍疲憊,可擊其惰歸,一舉而戰勝之。”

    王翦道:“我軍可分兵進攻,一部進攻邯鄲,分散趙軍的注意力,一部由上黨出太原,將趙國切斷為南北兩個部分,分而擊之,時間一久,趙軍必然無法支持!”

    秦王同意了王翦的意見,這次派軍分南北兩路攻趙,南路軍由楊端和率領,進攻鄴邑平陽,從南面威脅趙國首都邯鄲;北路軍由王翦率領,進攻太原,經太行山進攻番吾要地。

    趙國聞訊,迅速派大將李牧禦敵。臨行前,趙王遷對李牧說:

    “將軍此番需要速戰速決,今年我趙國遭受大旱天災,很多地方顆粒無收,寡人擔心無法支持長期的戰爭消耗!”

    李牧問道:“大王可支持多久?”

    “最多三個月。”

    “兩個月足矣!”

    “寡人和趙國的性命繫於將軍一身!”

    “大王請放心,此次必將讓秦軍付出血的代價!”

    李牧回到軍中,與副將司馬尚商量:“此次秦軍進犯北路軍是主力,南路軍為策應,我們應當先北後南!如果在北面打敗秦軍,則南路秦軍無援必退!”

    司馬尚道:“將軍可放心前去破北路秦軍,南路軍我會死死拖住的!”

    李牧道:“邯鄲之南有漳水和長城為屏障,守住應該不難,你切記不可主動出戰,以守為主,不管秦軍如何示弱都不要出擊!等我回來與你匯合再行出擊。”

    司馬尚道:“將軍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於是李牧率趙軍騎兵軍團迅速向北方挺進,在番吾與秦軍迎面相遇。此次李牧一改此前的防守反擊戰術,與秦軍一接觸便發動猛攻,秦軍由於輕視趙軍,準備不足,王翦苦戰後被迫下令撤退,李牧卻連續跟蹤追擊,不給秦軍喘息的機會。王翦被迫率軍撤出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