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68章偉大的中醫理論(第2頁)

    話說戰國時期的齊湣王有病,多方醫治無效後派人去請了文摯前來診治。文摯到了齊國,經過詳細的診斷後確定齊湣王患的是抑鬱症。他對太子說:“大王的病能治好,但是要治好大王的病,我必死無疑。”太子對此非常不解。原來,要想醫治齊王的病,必須要用激將法。但是如果激怒了齊王,那麼他自然就性命難保了。太子聽了文摯的解釋之後,苦苦哀求,並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治好了齊王的病,他和他的母親一定以死去向齊王請求,保全文摯的性命。俗話說:“醫者父母心。”文摯出於救人的天性答應了太子的請求,決定幫齊王治病。

    他先和太子約定了一個診治的時間,但是為了激怒齊王,故意失約沒來。病中的齊王非常期盼他能幫自己治好頑疾,所以第一次失約沒有怪罪他,只是又約了他一次。但是,“不識趣”的文摯第二次還沒有來。“好脾氣”的齊王還沒有發怒,給了他第三次機會。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次他還是沒有來。齊王看他屢屢失約,終於由期盼轉為憤怒了。天子之怒可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搞不好就是“伏屍千里,血流成河”。

    但此時,文摯居然沒有躲起來,而是“不識相”地出現在了齊王面前。只見他慢吞吞地走到齊王的床前,既不行禮也不下跪,甚至連鞋也沒脫就爬到了齊王的床上,他踩著齊王的衣服,開始詢問齊王病情如何。齊王氣得說不出話來,但是文摯還在不停地說著一些讓齊王生氣的話。終於,天子怒了。他大吼一聲,坐起來,一把推開了文摯。這一怒他的病反而好了。但是,俗話說“憤怒是魔鬼”,此時正被這個“魔鬼”統治著的齊王哪能冷靜下來感謝為自己去除頑疾的醫生。

    帝王的殘忍之性開始爆發,他要生烹文摯。太子和王后急忙出來阻攔,但是盛怒中的齊王哪兒聽得進去他們的解釋?所以,最終沒有人能挽留住文摯的生命,這位名醫最終喪生於蒸籠之中。

    這是《呂氏春秋》裡面的一段記載,對於它的真偽我們當然無從考證,但是我們卻不難看出,當時的醫學已經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