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16章一個成功的女政治家

    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後,秦國後方出現了一股極大的勢力——義渠國。義渠國轄地主要在今甘肅、陝西和寧夏一帶。它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從遠古起這裡就活動著許多名稱不同、風俗各異的遊牧民族。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說:“及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3?4、邽、冀之戎,涇北有義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驪戎,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由於自然地理環境的制約,這些眾多的戎、狄族,一開始發展極為緩慢,甚至到了春秋時期,尚處於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組織都較中原地區落後,但是其軍事力量卻不容小覷。

    此之前的西周末年,犬戎(即獫狁)叛周,率兵南下,於酈山將幽王殺死。恢復周王室統治的周平王,因為懼怕狄戎,從此遷都洛邑(今洛陽)。

    義渠之戎就在周室內亂的那一段時期內,宣佈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方國(都城在今寧縣城西北50裡處的焦村鄉西溝村),即義渠國。義渠國建立不久,由於兵強馬壯,很快便出兵併吞了彭盧戎(在今甘肅鎮原彭陽和慶陽彭原)、朐衍戎(在今寧夏鹽池)、鳥氏戎(在今甘肅涇川、靈臺)、鬱郅戎(在今甘肅慶陽、環縣、合水)等地,疆域得到擴張。整個義渠國,東抵橋山,西達西海固草原,南達涇水,北控寧夏河套,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勢力空前強盛,並逐漸與崛起於渭水流域的秦國發生長期性的對抗。

    平王東遷洛邑時,秦襄公因功被封為諸侯,岐山便是其封地。從此,秦國便負責全權剿除西方戎、狄。但是,此時的秦國在東方諸侯的眼中,和戎狄各族實際上並無多大差別。直到秦穆公時,在百里奚等人的輔佐下,秦國打敗了晉國,秦國的地位才得以一躍而起。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採取戎族大臣由余的計策,率領軍隊攻伐北地義渠,《史記》言:“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秦國開始在西戎稱霸。

    稱霸西戎後,秦國最大的目標便是稱霸中原,然而當時晉國強大,蜀地尚沒有被收入秦國的囊中,東出中原的路邊便被死死堵住了。秦國在幾次東征魏國而不得後,乾脆調轉槍頭,向西北進軍,企圖廓清自己西北的地域,攻滅義渠國。

    公元前444年,秦國率領10萬大軍,攻伐義渠。義渠國大軍兵敗如山倒,秦軍很快就將義渠國打得七零八落,甚至連其國王也被秦軍抓回秦國。義渠國百姓雖然喪師失地,但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他們在兵敗之後,吸取教訓,厲兵秣馬,養精蓄銳,14年之後,即秦襄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傾舉國之兵攻秦。秦國當時正在向東方魏國用兵,不料變生肘腋,無防備之下,大敗。義渠國大軍從涇北直攻到渭南,秦國喪失了面積廣大的土地。

    自此,義渠國奠定了它東達陝北,西至隴西,北到河套,南達渭水的地理疆界,邁入了義渠國最為強盛的時期。

    百餘年之後,義渠國因為內亂,給了秦國可乘之機。秦國出兵平定了其亂事,於是義渠國臣服於秦國。當然這種臣服不過是權宜之計,在秦軍撤出義渠國之後,義渠國大軍很快便出兵偷襲。秦國無奈之下,再次於公元前327年攻伐義渠,並奪取了義渠國的鬱郅城(今慶城),義渠再次向秦稱臣。

    此時,秦國的戰略重心已經轉到了東方六國,決意問鼎中原。所以並沒有顧忌西方義渠國的動向,而是全力攻伐魏國。義渠國趁中原諸國混戰,於公元前318年背叛秦國,並在表面上向魏國稱臣,並趁著趙、韓、燕、楚四國與魏聯合攻秦的機會,在西方向秦軍發起進攻。

    為了避免同時受到東方五國和西方義渠國的夾擊,秦國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拉攏義渠,希望義渠國能夠看清形勢。哪知義渠國早就有不臣之心,不但拒絕了秦國的“好意”,還趁勢進軍,大敗秦人李帛,將其數萬軍隊誅殺。無奈之下,秦國只能在平定東方合縱聯軍之後,暫緩進軍中原的計劃,重新審視與自己較勁了300年的義渠國。

    公元前314年,秦國為了徹底地安定後方,為東征奠定穩固的基礎,調集20餘萬大軍,從東、西、南三面進攻義渠,義渠國25城先後陷落,實力大減。但是秦軍明白,義渠國和100多年前一樣,再次步入了休養生息,厲兵秣馬,養精蓄銳,徐圖進取的階段,只是這一次,秦國還會給義渠國同樣的機會嗎?

    公元前306年,秦國在經歷變亂之後,昭襄王母宣太后攝政。

    就在秦國大事初定時,楚國趁著秦國因內亂而無暇東顧的機會,圍困韓國雍氏(今河南禹州東北)。當時楚國十分強盛,東方六國要麼沒有實力,要麼不想與之為敵,整個天下,只有秦國有實力和心思向楚國用兵。於是,韓國屢次向秦國求助,希望他們能夠出面救援韓國。由於秦國剛剛穩定下來,宣太后與魏冉商議,不出兵,以免趙國等坐收漁人之利。

    可是,屢敗屢戰的韓國,依然不肯死心,最終派出了號稱韓國智囊的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一到,便直接切中要害,言及當前韓國、楚國和秦國的局勢,認為秦國與韓國實則是“唇亡齒寒,戶破堂危”的關係。一旦打仗,韓國可以作為秦國的屏障和出山的通道,對於秦國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國家,如今韓國有難,秦國怎麼能夠不去救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