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11章平衡趙國的文武局勢(第2頁)

    適時,田單通過即墨之戰,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功名大業,而且復興了齊國,雖然齊國此後還是一蹶不振,卻至少沒有亡國的危險。

    史書記載,趙奢與田單因為趙國和齊國的關係,曾經有過一次交談,其中主要表述了各自對戰爭戰術的觀點和看法。田單認為,趙奢行軍打仗的做法,並不可取。他認為,趙奢動輒以十萬甚至數十萬的兵力開赴戰場,實在是太過虛耗國力,以前一場戰爭兩三萬人馬就能搞定,倘若用兵過多就會使許多青壯年勞力無法參與生產運輸,而讓無數良田荒蕪,戰爭的後勤便成為一個大問題,最終難以取得戰爭的勝利。

    而趙奢也絲毫不認輸,對田單的說辭嗤之以鼻。趙奢認為,世易時移,當今天下,早就和古代帝王以兩三萬兵力打仗的時代遠離。即使當時社會的諸侯小國,也如滿天星斗,不勝枚舉,他們的城牆最長者,也不足以達到三百丈,其人口更難以達到三百家。

    他還以鑄劍為例佐證自己的觀點。他說吳越名劍,天下聞名,然而一把絕世好劍,不僅在於其有鋒利的劍鋒,輕重失宜的建重,長短不差的劍長。更在於它有一個良好的配置。吳越之寶劍,如果以活物試之,則必定斬斷其筋骨,滅其生命之火;如果以金屬試之,則必定會削金斷銀;但是如果以石柱試之,則寶劍一折,斷為幾節;石頭砸之,則寶劍就會片片寸斷,淪為無用之物。寶劍之所以好,就在於有雄厚的劍背、舒適的劍柄以及鋒利輕薄的劍尖,更要配以良好的劍環、劍佩以及劍鐔等。古代的三萬人馬,在當今的戰爭中,只能夠作為劍背或者是劍刃所在,但要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勢必需要更多的劍環、劍柄、劍佩以及劍鐔等。一場戰役下來,就斷然不是三萬人馬能夠成事的。當今天下,周王室衰微,禮制淪喪,國家被分為七股強大的勢力,一般的城邑都有千丈之長、萬戶人家。強如秦國,甚至已經帶甲百萬,戰車萬乘。試想,天下誰人敢率領三萬士兵與之匹敵?

    一席話說得田單莫敢辯駁,心悅誠服。田單一方面誠摯地欣賞趙奢的才幹,另一方面則為齊國未來的命運感到深深的擔憂。

    一向眼高於頂的田單,對趙奢讚賞不已,但是在趙奢成名之前,不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平常將領,一直沒有參與什麼大的戰爭。為將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明明身有凌雲萬丈才,卻無法碰到一場足以讓其功成名就的戰爭。恰如千里馬不遇伯樂,戰爭與才智謀略俱佳的將軍的關係,也可以看做是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係。不過戰國時期的伯樂很多,所以許多人才都能平步青雲、一展才華;而戰國之“戰”字,更顯示了其戰爭的多發性。因此,趙奢此時,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