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48章吳楚爭鋒(第2頁)

    就在會盟的這一年夏天,楚國就對吳國發起了進攻。楚國圍攻了吳國的朱方,並抓住了慶封,還把他的族人全部殺光。楚國之所以殺了慶封,“盡滅其族”,也是有原因的。慶封來到吳國之後,為了有所作為報答吳國,便替吳國四處偵查敵情,因而招致了晉、楚等國的記恨,想要討伐他。在楚國率領諸侯拿下朱方之後,楚軍又順道滅了賴國,由於賴國國君投降,楚靈王便將賴國遷到了鄢地。

    吳王餘昧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便立即向楚國進行報復。楚國當然也不甘示弱,隨即於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冬季向吳國發動進攻。楚靈王率領蔡、陳、許、頓等國軍隊及東夷部族的部隊進軍吳國,越國也派出軍隊與楚軍在瑣地會合。吳軍在鵲岸將楚軍打敗,隨後楚軍的進軍也不順利,楚靈王只好領兵而返,這就是“鵲岸之役”。第二年,楚國抓了來訪問的徐國公子儀,將其囚禁起來。但是公子儀不久就逃回了徐國,楚國怕徐國背叛,於是就派兵攻打徐國。吳國因而出兵救援徐國,吳軍在房鍾大敗楚軍,並俘獲了公子棄疾,這就是吳楚間的“房鍾之役”。

    在楚國率領諸侯軍隊進攻朱方、殺了慶封之後,吳楚之間三年內又發生了三次大的戰役。在這三次戰爭中,吳國都獲得了勝利,甚至使得楚靈王產生了害怕吳軍的心理。吳國的節節勝利,也顯示其國力的強盛,逐漸成為爭霸中原的諸侯。

    魯昭公十四年(公元前528年),楚平王即位,成為楚國的新國君。魯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吳王僚即位。吳王僚成為吳國的新國君之後,仍然積極地施行與楚國抗爭的策略。因而,吳楚之間的鬥爭一直持續,而州來則是吳楚爭奪的重點地區。吳國曾兩次奪取了州來,但隨後又都被楚國奪回。魯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吳王僚決定對楚國發動進攻,目標就是州來。

    吳王僚帶領著公子闔閭等人向楚地進發,楚平王在獲得吳軍來犯的消息之後,也立即派兵迎戰。楚平王命司馬薳越帶領七國聯軍前去州來迎敵,還命令身染疾病的楚國令尹子暇(即陽匄)隨軍督師。吳王僚見聯軍來勢洶洶,便命令吳軍撤退,解除了對州來的包圍。然而吳軍並沒有撤回到國內,只是轉移到了鍾離地區,靜觀以楚軍為首的聯軍態勢。

    不得不說,楚平王令令尹子暇帶病出徵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在這次楚國發兵征討吳軍的行動中,令尹子暇不幸病死在軍中,楚軍也因此士氣大落,無心戰事。隨後,司馬薳越只好率領聯軍撤退,準備在雞父進行休整,然後再對吳軍進行軍事行動。吳國的公子闔閭在得知楚軍中的令尹子暇病亡之後,認為這是進攻楚軍的良機,於是闔閭就向吳王僚提出建議,讓吳軍尾隨撤退的聯軍,伺機而動。闔閭還進一步向吳王僚解釋了聯軍的不利之處:首先,他們雖然號稱是七國聯軍,但是除了楚國之外,其他都是弱小國家,而且受到了楚國的脅迫。其次,這些國家也都存在各自的弱點,胡、沈兩國的國君都是年少輕狂;陳國軍隊的主帥則剛愎自用、頑固不化;頓、蔡、許由於倍受楚國壓迫,與楚國更是貌合神離。最後,作為聯軍主力的楚軍而言,因為剛剛死了主帥而士氣低迷,領兵的司馬薳越又經驗不足,根本不能有效地指揮楚軍。

    就此分析來看,看似強大的聯軍實則漏洞百出,如果能夠利用好聯軍的不利因素,吳軍以少勝多還是可以實現的。於是,吳王僚接受了闔閭的建議,並制定了以下的作戰計劃:吳軍快速向以楚國為首的聯軍靠近,並在到達聯軍整休的雞父後第二天,向楚軍發起突然進攻。同時,吳軍還要利用“晦日”這一條件,奇襲楚軍。春秋時期所謂的“晦日”,就是不吉利的日子,由於古人迷信,因而在這一天不舉戰事。吳王僚與闔閭還議定了先進攻其他小諸侯國的軍隊,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楚軍的具體戰術,萬事俱備,只等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