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9章齊桓公繼位(第2頁)

    面對準備充分的叛軍,齊襄公的左右侍從根本不是對手。公孫無知等人很順利就攻入了內室,將假扮齊襄公就寢的孟陽殺死在床上。叛軍四處尋找,終於看到門後齊襄公露出的腳,於是一擁而上,手起刀落。齊襄公就這麼死在了堂弟的手上,這也是報應啊,你不以仁待人,別人不以仁待你,隨即公孫無知被擁立為齊國國君。

    不過,公孫無知的國君寶座卻並沒坐多久。他本身並不是個有道的明君,還是公子的時候,他曾經虐待雍林地方的人們。當地人對其懷恨在心,等公孫無知即位後,便趁他出遊雍林時,發動突襲殺死了無知,連稱和管至父也未能倖免。

    齊國這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齊襄公沒有子息,而齊僖公的兒子除了齊襄公之外,還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二人,新的國君自然就要在這兩人之間產生。然而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這兩位公子卻並不在齊國。由於早年齊襄公殺死公子彭生,他的胡作非為已經引起了公卿大臣們的不滿和恐懼,為了個人的一己私利,連自己的親叔叔都下得了手,誰知道屠刀哪一天會落到自己的頭上特別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更是慄慄危懼。

    由於齊襄公沒有兒子,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他們二位都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如果齊襄公有一天以他們有篡位之心當藉口,那可真是百口莫辯了。於是這倆人先後出奔到自己的母家,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因此逃到了魯國;而公子小白則逃到了莒國。

    二人雖在國外,但卻時刻關注著國內的消息,齊國爆發內亂,齊襄公和公孫無知先後身死的消息傳到他們的耳朵裡時,流亡在外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立刻明白此時回國正是繼位的大好時機。然而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國君只有一個,誰先返回齊國,誰就佔據了上風。齊國的未來,依舊混沌難定。

    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的一天,從莒國今山東莒縣到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的路上煙塵滾滾,幾十輛隆隆作響的兵車正飛快地向西北方向疾馳而去。在隊伍中間的一輛兵車上,著一名白袍的年輕人居左而立,緊抓著扶手向前眺望,面呈焦急之色,似乎在期待著什麼;他右邊有一名面目忠厚的中年人,手持長戈,似乎是白袍青年的驂乘,此人東張西望,一臉緊張。白袍的年輕人就是公子小白,而那名中年漢子叫做鮑叔牙,是齊國的大夫,也是公子小白的陪臣。這一行人的目的,正是齊國虛懸的國君之位。

    齊國爆發內亂之後,齊襄公死在了堂弟公孫無知手裡,而後者旋即又被雍林地方的人襲殺。公孫無知弒君篡位,並不算是正式的國君,而雍林人也只是為了報仇,並非另一次政變。他們向齊國大夫表示,此次行動乃是誅殺逆賊,希望諸位大夫能夠另立明君,早定國是。

    當時,國氏和高氏是齊國最大的兩股貴族勢力。其中高氏的始祖是姜太公的六世孫,由於被封在高地,因此人稱公子高,後世遂以高為氏。公子高的孫子高傒,曾經擔任齊襄公的正卿,原本與公子小白關係密切。於是便暗中聯繫了在莒國的公子小白,讓他儘速回國繼位。

    公子小白是齊僖公的幼子,其母是莒國國君之女。他的早年事蹟並不清楚,似乎並不被時人所看好。當初,齊僖公曾經命令大夫鮑叔牙作為陪臣輔佐公子小白,鮑叔牙對這一任命甚為失望,認為這是齊僖公不認可自己才能的表現,竟然閉門不出。在其好友管仲和召忽的勸說下才回心轉意,接受了這一任命。

    管仲又稱為管夷吾,據說是周穆王的後裔,不過到他這一輩早已家道中落,在春秋這個禮崩樂壞、四民不分的年代,王孫公子流落街邊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年輕時的管仲家中甚為貧寒,只得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