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33章 坑祭(第2頁)

   給敵人留個全屍也算一種無可奈何的善良。

   羅師爺不想讓臨死之人多遭罪的願望沒有全部實現:剛剛有個傢伙,見到要自己挖坑,情知必死,於是掄著木鍁試圖掙扎反抗。下場非常慘:幾個槍兵逗弄般地圍著那個傢伙,等他耍脫了力,先是幾桿槍扎到大腿上,倒地後,胳膊肩胛再被洞穿,人便像軟麵條似的癱成一堆,隨即便被綁到祭臺前,成為第一個祭品。

   明軍中一直流傳著一門手藝:大剮活人。

   尤其是攻城戰,無論是對結寨自守抗拒官兵的北方反賊還是殺官造反的西南苗蠻土夷,這個表演幾乎成為戰前的保留節目,可以極大地提振己方士氣,沉重打擊敵人的氣焰並散播恐怖。高藤豆是老明軍出身,昔日見識過長官的手藝,把袖子一挽便親自下了場。

   軍中的表演與刑場上的“磔刑”有很大不同。

   磔刑,便是民間傳說中的千刀萬剮,最多的是要割3357刀的“魚鱗剮”,每次挑下的肉只有指甲蓋大小。比較有名的,是剮太監劉瑾,總共持續了三天。第一天晚上,為了讓其留一口氣繼續受罪,看守甚至還餵了他一碗粥喝。另一個著名的人士是後來的袁崇煥,劊子手每剔下一片肉就被圍觀百姓買了去,“生啖之”……

   不過,這兩例都是皇命,不能馬虎。其他情形下,劊子手也會看人下菜碟地做些手腳。比如說,如果苦主家裡有錢,便可以少受罪——給到足夠的錢,“依我,便先刺心”!一刀斃命,剩下的只是走形式了。當然,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給多少錢挨多少刀再死是有規矩的。否則,誰都想壓價,劊子手的收入便沒保障了。錢也不都是主刀的,還有相當部分要“孝敬”上去。別看道貌岸然的大人們嘴裡唸叨著“君子遠庖廚”,手上沾的血,兜裡揣的錢,可都比一幅凶神惡煞相的劊子手們多多了!

   那些沒有足夠錢買到一下痛快的人,會有另一番遭遇。

   其實,不僅是磔刑,連死刑中最“溫柔”的絞刑,都是生意。給足夠的錢,“一絞便讓你斷氣”,否則,等人犯暈過去就放下來,劊子手在一旁坐等涼水把死囚潑得還了陽,再吊起來一遍!最多的是“九絞”:救醒八次,吊九次。

   無論是斬首棄市還是千刀萬剮,都有監斬官,下達執行命令的也是他。牢子呈上寫有人犯姓名的木牌,由監斬官用硃筆一勾,這叫“勾決”,算是完成最後的程序。那時人們普遍迷信,怕惡鬼索命,於是監斬官不會正對行刑臺,側面而坐,意思是我看不見你,跟此事無關,以後別來找我。傳說中,鬼怕紅色,而且,官服代表朝廷的無尚權威,百邪不侵,因此要穿一身大紅的官服。勾決時,監斬官不會直接劃勾,而是把硃筆懸在那裡,由牢子把寫有人犯姓名的木牌湊到筆尖處一拖,隨即把硃筆拋掉,還是同樣的意思,表示這個人的被殺,與自己無關:你名字不是我勾的,我就是舉了支筆而已,要索命請找別人。舉牌的牢子也有話說:我就是舉個牌子晃一下,誰知道那裡有支勾命筆在!

   每個人都是在執行命令、每個人都貌似無辜、每個人都有一套說辭。但是,每個人手上都有一輩子洗不掉的血!

   劊子手會先向人犯行個禮,說句場面話:“俺是奉命行事,您這事,莫怨俺,以後該找誰找誰”,然後趁人犯呼氣時向其胸口猛擊一拳。一口氣已然呼出,心肺再次受到重擊,把胸腔中僅存的一點空氣擠出,身體會條件反射地張大嘴試圖吸入更多的空氣,趁此時,劊子手會把左手攥的麻核桃順勢塞入人犯口中,免得一會割肉時痛極而呼影響工作情緒。前面兩下要先在人犯的上眼瞼下刀,還不能割斷,要讓其垂下來遮住雙眼——一般來說,劊子手也不願接觸到挨刀者的目光。再下來的兩刀,要剜去人犯的兩乳:傳說中的刑天被黃帝斬首後以乳為目,劊子手也忌諱。

   軍中的大剮活人則沒那麼多講究,但更慘烈。在震撼敵人的同時還須保證自己的安全,免得被敵人弓箭傷到,便要在敵人的一箭之地外表演——這麼遠的距離,若想產生最佳視聽效果,肯定不能堵嘴,喊得越大聲越好、割下來的肉也要一條條長到足以讓幾十丈外的敵人看清、更要拖久一些時間,讓敵方聚攏更多的觀眾……據說有的將領手藝精湛到四肢只剩骨架,胸腹裡的肚腸流了滿地,絲毫未傷及聲帶和呼吸系統,受刑者還能嘶聲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