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芫美 作品

第二十章 董額末路(第3頁)

   董額猶豫再三,覺得回燕京也是死路一條,只得選擇投降。

   事實上,董額就算是不投降,也確實無力再戰了。清軍出城投降之後,大家才發現其實清軍只剩下不到兩千兵力,其中還有數百傷兵,之前大部分清軍已經陣亡、逃散或者被俘。

   對於如何處置董額所部,朝鮮的大臣們又分為兩派,金萬基、金益勳等人主張罰沒為奴。這個觀點頗受支持,因為清朝從後金時代開始,就不斷進入朝鮮掠劫人口充作奴隸,如今朝鮮揚眉吐氣了,也應該一報還一報,將滿人罰沒為奴。

   而許積等人則認為,滿人不習朝鮮風俗,也不會說朝鮮語,很難變成好的奴僕,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行伍出身,放他們在身邊走動始終是個威脅,不如驅逐出境。

   肅宗覺得許積所言也有道理,但心情上很想把這些人罰沒為奴隸,出一口幾十年鬱積的怨氣,卻又想不出什麼辦法,於是對許積大發雷霆。

   姜承志於是向肅宗進言,如果驅逐這些人回去,將來又會變成清軍的士兵,十分不妥,但留在身邊確實又有風險。不如從中挑出數百個最年少的,由專人負責嚴加管教,訓練成為合格的奴僕,因為數量不多,不至於成為禍害。其餘剩下的交給明朝處置。

   肅宗對這個建議大為滿意。滿人制度,十五歲就要服役從軍,因此董額軍中有很多少年兵,挑出了全部六百多個二十歲以下的,罰為奴隸。

   剩下一千多人分作兩批,第一批七百人由馮錫範負責安排登船,運往南京接受整編,剩下的連同傷員,安排在漢城外的兵營暫駐,董額則暫時軟禁起來。姜承志寫了一份關於朝鮮局勢的報告,交給馮錫範帶回南京,請軍機處指示下一步的行動。

   等這些事情都安排妥當,已經是二月二十七了,若是按照格里高利曆計算,是3月27日。朝鮮的天氣開始轉暖,眾人也覺得暫時無事,可以稍微休息一陣。歐加略又提出,據說在利瑪竇時代,已經有朝鮮使臣將天主教的書籍帶回朝鮮,引發天主教在朝鮮的傳播,所以很想到朝鮮農村去看看天主教發展的情況。眾人也有遊覽山水的興致,於是向李杭討要了幾輛馬車,打算來一個京畿道春遊。唯獨那粹對出遊沒有興趣,留在李杭的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