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芫美 作品

第八十五章 朱慈炤的怒氣(第2頁)

   “那怎麼辦?強迫朱慈炤接受吳三桂?”莊寒天大大咧咧地問道。

   “也不行。不但朱慈炤和那些明朝遺民大臣們不會同意,影響也確實太壞。”毛淵明馬上否定了莊寒天的看法。

   “要不這樣吧。反正吳三桂病重將死這件事,已經得到了許纘曾的證實,我們不如就等,等到他死之後再請皇帝冊封吳世璠。吳世璠雖然是吳三桂的孫子,但畢竟他本人沒有血債,反對聲就不會那麼激烈。”

   常鎮業這段話說完,眾人都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後,毛淵明又問道:“這也是個辦法,只是現在要怎麼處理?不能光拖著,對方光琛得有個說法。”

   “現在嘛,就說周王向朝廷效忠,朝廷自然是非常歡迎,並且要封賞周王手下文武官員。請吳三桂具冊上奏,朝廷一併處理。雖然吳三桂的官員名冊應該是本來就有的,但是方光琛一來一回,再加上需要重新謄纂一份正式文本,我估計兩個月的時間還是要的。兩個月裡,吳三桂或許就要死了,或者至少病重不起,而大明這邊,說不定已經克復南京了。”

   “也只好先這樣吧。”毛淵明知道也無其他辦法,只能先按照常鎮業的建議來做。

   方光琛顯得極為配合,聽毛淵明說完朝廷的意見,馬上表示這次前來為鄭經弔喪已經完成了,願意立即回衡州奏明吳三桂,準備官員名冊接受朝廷冊封。毛淵明也不挽留,直接給他安排原船返回。

   方光琛走後,毛淵明就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呂憲華在進兵合圍江寧,劉國軒在圍打南昌,清軍和吳軍在長沙一帶再次展開激戰,吳三桂到底生死如何。在沒有網絡的時代,等待實在是一種煎熬。

   最先傳來消息的是劉國軒。在圍困南昌府城二十天之後,劉國軒對城中的清軍發起了總攻,守軍外無援軍內無糧草,於城中爆發兵變,士兵打開城門迎劉國軒大軍入內,簡親王喇布見大勢已去,懸樑自盡,結束了二十五年的短暫人生。江西總督董衛國率眾試圖突圍不遂,退入總督衙門之後縱火自焚。

   城破之後,李之芳即以大明江西巡撫的身份入城辦理政務,並且與劉國軒聯名上書,請求朝廷派遣官員到南昌,充任地方官。李之芳在奏報裡詳細說到,南昌一戰之後,周邊郡縣多半投降,但也有部分官員棄任而逃,如今秋收在即,需要人手在各縣催徵糧餉,以資軍用。

   常鎮業接報之後,也不敢耽擱,立刻批准當年李之芳幾個比較看重的手下,如王梁、梁允植等,都送去南昌,任由李之芳差遣。唯獨南昌知府一職,是省府要職,調了衢州知府陳廷章前往赴任。陳廷章是東寧舊臣,鄭軍定海登陸後攻佔的第一個縣是定海縣,當時就安排了陳廷章出任縣令,後來又升任衢州知府,也算是個精幹能吏,最重要的是,對鄭氏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