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芫美 作品

第七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2頁)

   項紹寬把劉國軒的這個建議交由眾人討論,大多數人都有一個擔心:如果分兵增援海鹽,那麼嘉興城下的兵力就會單薄,拉哈達和喇哈兩路人馬虎視眈眈,搞不好就會出問題。

   就在眾人糾結的時候,蔣一正的軍報終於送到了項紹寬的手裡。

   “攻陷了吳淞口?”潘興都有些驚訝了,“那豈不是在清軍背後插了一刀子。”

   “話雖如此,只是攻擊吳淞口的兵力太少,無法形成包抄之勢。”何佑的話裡,透出一絲遺憾。

   項紹寬也有些遺憾地搖著頭,緩緩說道:“現在再派兵去增援也太遲了,不過還是可以利用攻陷吳淞口的對清軍士氣的打擊,抓緊進攻海鹽。”

   “怎麼做?”潘興等著眼睛問道。

   “就按劉國軒所說,出兵合圍海鹽縣。”

   “那拉哈達和喇哈發起進攻怎麼辦?”

   “這事情沒有萬全之策了。現在是戰場形勢最好的轉機,清軍後方失守,有可能被迫抽調一部分兵力回援,所以他們自己對進攻也沒有把握。我軍留下少數兵力固守,虛張聲勢,主力快速向海鹽縣轉移,爭取儘快攻克。”項紹寬解釋了一下自己的計劃。

   “我同意,但是誰留下?”潘興問道。

   “在下願效此力。”島津久治馬上自告奮勇。

   日軍的戰力經過過去幾戰的檢驗,顯然不太強悍,但此時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了。更何況,島津久治自己提出來,總不能予以拒絕。每當關鍵時刻,日本人總有一種願當大任氣勢,或許就是他們的武士精神吧。

   計劃商議已定,項紹寬安排其它的軍鎮悄悄向海鹽縣轉移,島津久治則開始虛設旌旗,加固營壘,準備抵擋清軍可能的進攻。

   同一時間,吳淞口的戰況進展迅速。預期中的清軍水師並沒有來,可能是蘇松水師總兵姚自強怯於和鄭軍打海戰,只敢在崇明島上自保。蔣一正因此抓緊時間,派王之珍駕船前去勸說躲入黃浦江內的剩餘清軍戰船投誠,承諾一律記功給賞。於是江中二十多艘船都駛回吳淞口投誠。

   又據王之珍說,吳淞營的周邊,除了最近的川沙營,出兵一天之內就能到達吳淞營的,有劉河營和松江城守營,兩三天裡能到的還有福山營和金山營,理論上總兵力高達五千之多,雖然各自都被調走了一部分參與南線作戰,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許緯辰於是讓俞鼎臣去僱傭附近的農民,前來重新修築炮臺和加固吳淞營的營壘,作好堅守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