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五百三十七章 分析報告(第2頁)

 以香江當地政府的信用,當然是發行不了貨幣,即使發行了,信用未必能超過津巴布韋貨幣。所以,港幣長期以來是以聯繫匯率制度發行。

 一開始港元是以英鎊作為保證金髮行,匯率跟英鎊固定。然而,70年代英鎊持續貶值,港元跟英鎊的聯繫匯率讓很多持有港幣的商人損失慘重,並且,影響了香江正常的貨幣結算,而且,英鎊逐漸退出了國際主流的結算貨幣,米元才是市場上最容易被接受的貨幣。

 所以,70年代的港元一度實行跟米元聯繫匯率制度,72年港幣跟英鎊匯率脫鉤,宣佈跟米元捆綁,宣佈1米元兌換5.65港元這個固定匯率。

 不過,在74年米元宣佈與黃金脫鉤,米元的匯率顯然會不會像過去那麼穩定了。

 其後,港府宣佈港元跟米元脫鉤,港元逐漸成為其中浮動匯率制的信用貨幣,不再跟其他貨幣捆綁,靠著信用來發行,發鈔行和香江大量的金融機構,自然可以發行更多的本地鈔票,放出更多的貸款。

 這也導致了70年代香江本地經濟突然加速上揚,尤其是地產、金融等等行業,收益最多。

 隨著港幣跟米元、英鎊等等主權貨幣脫鉤,港元的價值則是取決於人們對於香江前途的信心。

 信用動搖,投資者則紛紛拋售港元,並且拒絕接受港元作為結算貨幣,那麼……不僅僅香江金融行業會遭到重創,而且,整個香江經濟都會嚴重受挫!

 港元匯率的波動,即使內地的企業依然還顧全所謂“政治大局”,而繼續接受港幣作為人民幣和其他貨幣交易的中間貨幣,讓香江繼續分享到資金和貨物從自己手中中轉所帶來的佣金收入。

 但是,米國、東瀛甚至英國的資本,可是都是理直氣壯的暫停收港元!

 外資機構拒絕接受港元,這對港元的重創,相當於的核彈。

 簡單說,港幣跟米元脫鉤之處,匯率是1米元兌換5港元,用了近8年時間,比當初超發了幾十倍的港元貨幣投放到市場,也不過是造成港幣匯率稍微貶值到了1米元兌換6港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