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五百三十五章 成功典例(第2頁)

 當然,也正是因此,獲得了盤古平臺的資源傾斜,讓他們公司獲得的資源支持,僅次於維創電子內部的員工成立的工作室。

 整個八十年代,哈德森遊戲公司賣出百萬份的遊戲都懶得統計,千萬份以上的大作也有多部。哈德森遊戲公司的規模,也逐漸從幾十人的小公司,發展到了僱傭了超過3000人的大廠。

 但進入了90年代,哈德森遊戲公司技術水平並沒有跟上時代發展,哈德森遊戲公司開發的遊戲製作水平,已經遠遠落後其他的廠商。

 但是也沒有被維創電子公司拋棄,反而在哈德森遊戲公司最困難的時期,注入了數千萬美元資金,將其收購,浴火重生之後的哈德森,獲得了《冒險島》網遊開發的授權。

 其後,哈德森公司從低谷中走出,靠著轉型的成為,重新回到了世界前30大遊戲公司之列。雖然,行業地位已經遠遠不能跟80年代巔峰時期相比,但畢竟,遊戲產業的規模也遠非過去可比。

 在這個層面,維創電子公司幫助內地發展起來的可不僅僅是一些代工廠,而是從低端電子代工,逐漸像高端發展,類似於s尼、s星等等企業所走的路線差不多,當然,產業鏈的完整程度,遠遠超過s尼、s星。

 s星、s尼的很多產業,只生產一部分核心零件,其他的同樣很重要的部件,很多是通過國際採購獲得,不會一家企業解決一件電子產品所有的部件。

 後世的s星確實企圖這麼做,包括自主做顯示面板、自己做電池,自己做主板,自己做芯片,甚至自己做手機操作系統。

 當然了,這並沒有取得成功,所以,s星電子公司主要的抓顯示面板、存儲器等等核心部件,其他的部件更多是通過採購獲取,系統也是用市場上用戶最多的安卓,芯片架構是arm。

 劉焱卻是真正打算做自給自足的產業鏈,當然,不是把一切都掌握在一家企業手中,而是做技術標準的制定者,調動內地的企業資源,逐漸向維創電子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