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212 水平差異(二合一)(第2頁)


上午九點鐘,他和三位專家、冰芯董事吳宏全一起在會議室迎來冰芯總裁方卓與他的法務。

“秘書長,這趟過來呢,一個是有個國投的棘輪條款要補籤,另一個是籤個VAM協議,免得到時有什麼意外情況。”

方卓沒磨嘰,開場之後就打算讓法務來解釋條款與協議的意義。

“方總,項目有什麼需求就提嘛,中芯這次的事不是對咱們來說也有利麼?”這時,一位專家趁著冰芯的法務拿材料的間隙,開口說了句。

方卓:?

專家覺得說到總裁心裡了,笑著繼續聊起來冰芯大好的前景。

方卓懵了。

他茫然的看了眼面色如常的秘書長,眨眨眼,忽然有點明白這個和昨天車裡一樣的表情是什麼意思,合著不是智珠在握,是壓根沒懂啊。

沒懂你倒是問啊,這都是什麼玩意?

不過,隨即想到對方的職業屬性,也能理解這份面不改色的功夫。

“咳。”

方卓打算侃侃而談的專家,直接問道:“怎麼稱呼?”

“我是電科研究所的許宗玉。”專家報了家門。

方卓點點頭,語重心長的說道:“許老師,你說的很好。”

許宗玉露出笑容。

“這些話出去就不要和別人說了。”方卓給了忠告,也不理這位專家僵住的表情,看向羅明華秘書長,“秘書長,你可能有些誤會我的意思,關於中芯的事,高盛集團、德意志銀行、IDG、DCM乃至我,都有一個一致的評估,會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產生衝擊。”

方卓已經明白問題所在了,這是水平的差異。

別看高盛、DCM他們雖然最終被綁在冰芯這條船上,可好歹也是立即反應過來試圖施加壓力的,人家都是享譽全球的投資機構。

這邊倒好,愣是給了個截然相反的結論。

別人恐懼,我貪婪。

別人小虧,我破產。

可再一想,廬州這樣的內地欠發達省會,也不能強求什麼。

方卓調整規劃,儘量簡約的說起這件事所影響的方方面面,然後才讓法務繼續介紹兩份需要補籤的條款協議,待到最後,他又把兩次董事會的概要說了說。

這樣聊下來,專家們面面相覷,羅明華也破了功。

啥?

怎麼不是這樣這樣,而是那樣那樣?

他從方總平鋪直敘的兩次董事會描繪中聽到了波詭雲譎。

“方總,這個項目不光是為了咱們家鄉的發展,也是為了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容易啊。”羅明華感嘆道,“高盛他們肯定使了很多手段吧。”

方卓簡簡單單的答道:“還好。”

羅明華扭頭對三位專家說道:“咱們所裡辛苦了,這個會議先這樣,你們先回去吧。”

專家們默默的走出會議室。

羅明華等他們走了之後也沒回避這個事:“方總,不光是你們項目缺人才,我們省裡市裡都缺相關的專家和人才,這次我真的以為冰芯是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幫助。”

“未來可能有困難,但這樣的項目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我心裡有這個準備,本來是可以傳真或者打電話過來,我之所以自己過來一趟就是怕市裡沒做好這種準備。”方卓坦然的說道,“我要當面把這個利害關係、項目判斷說清楚,咱們之間不要心存嫌隙,不然工作就更難做了。”

羅明華露出一個真誠的笑容:“方總這話說的對。”

他又說道:“也怪我,昨天我真以為這件事影響不大。”

方卓喝了一口水,有些奇怪的說道:“中芯事件最近也有不少分析,這個好像已經有一些報道……”

今天會議確實有點超乎他的想象,哪怕對內裡的細節不熟,總體的判斷方向得有啊,臺積電的動作不是昨天發生,這都一週多了。

“我們一定加強認知,加強學習。”羅明華苦笑道,“平時的機關報紙確實沒看到這個事。”

事件當事人如中芯、高盛他們最為敏感,次之是受衝擊的冰芯、申城領導等,再次之的是行業和一些媒體,廬州這邊隔著好幾層……又缺乏真正敏銳的專家內行。

方卓如此猜測著廬州這邊的遲鈍反應,又簡單說了說已經和其他董事達成的一致,最後還推薦了一些對這次事件有切實分析的國內外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