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半個聖人(第2頁)

    李世民即位,他出任交州都督,再封武陽縣男,在交趾那種天南之地,依然表現極佳,再入朝為太府卿,主管國家財貨、庫藏,但他既沒貪半文錢,也沒利用過這官職,行過半分方便拿過半點好處。

    這樣的人,很純粹,很難得。

    武懷玉就做不到這樣,但他很佩服。

    李大亮這些年收養的孤兒得有上百,其中有十幾人收為義子,不少孤兒他撿來養好一些,再聯繫一些仁善者收養,他還會經常寄些錢過去,等孩子長大,也會幫忙給他們置業安家,自立門戶。

    李大亮永遠有個大窟窿,多少錢都不夠填,那些死去同族、部下的老母、妻兒,他真的一直有在幫忙照顧,甚至看到那些戰爭饑荒中留下的可憐孤兒,也會盡力的救濟撫養,遇災害,還要出錢救濟。

    俸祿花光了,就賣馬。

    堂堂金紫大臣,李大亮家奴婢都沒有,甚至他的坐騎經常被他賣掉,但不是換酒喝而是救濟幫扶別人。

    現在皇帝賞賜他奴婢和馬匹,如果他把奴婢賣了,也能得一大筆錢,可他又要放免她們從良。

    自己都窮成這樣了,連那十匹剛賞賜下的馬,他都要賣了換糧去賑濟城外災民。

    “當年我初上戰場,兵敗被俘,一百多人,只活下了我一個,我這條命是張弼送的,那時我就曾立過誓,這輩子要多行善事,才對的起這第二條命。”

    武懷玉看著才四十許的李大亮,這都滿頭花白頭髮,臉十分滄桑,當年他跟秦瓊也算瓦崗共事,雖關係說不上多親密,可看看如今兩人境遇。

    仕途倒都很不錯,只不過唐初最重軍功,李大亮有的是治才,從縣令到總管府司馬,再到州刺史,然後兩地都督,再太府卿,但畢竟沒有打過多少硬仗,立過多少硬軍功,所以也僅是個縣男爵。

    相比之下,秦瓊就靠著南征北戰,加上從龍擁立之功,如今是宰相。

    一個大司馬,一個大司農。

    論家業相差就更大了,秦瓊這些年得李淵李世民父子無數賞賜,都是十分巨大,更別說娶了宗室縣主,還納了河東裴氏柳氏等名門女為媵。

    這些年廣置田產,也參與一些工商,秦瓊十分富有,住的這府邸都佔永興坊四分之一大,還有許多別院、別墅、莊園等。

    而李大亮卻經常是鹹菜拌豆腐的生活,據說他在京任太府卿,朝廷每月免費供給十二隻羊,李大亮都經常把這羊賣了,換成高粱小米等去救濟坊中窮人。

    這簡直是個聖人。

    在如今這個時代,顯得極其稀少。

    跟他相比,武懷玉都覺得有些羞愧,自己好歹是從後世來的,這覺悟相差太遠啊。

    李大亮的家中,既沒有寶馬香車,也沒美貌姬妾,甚至連點金銀玉石都沒,住的房子也都很簡陋沒修過,除了官袍,李大亮和妻妾還有兒女、義子義女們,平時都是粗茶淡飯,甚至種菜織布,自給自足。

    “我想外放地方任職,還請叔寶兄幫忙。”

    李大亮想外放,原因也很簡單,地方官尤其是偏遠地方上的官員,會有一份足額的職田,這樣李大亮收能高些,也能填一填他那無底窟窿。

    “李公何必如何辛苦,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行,天下孤寡殘疾可憐人那麼多,也不可能都照顧的到。”懷玉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