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賢王(第2頁)

    城外那阡陌相連的田地,也讓人驚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黃河在河套卻是灌溉出無數良田。

    在這裡,武懷玉甚至彷彿回到了渭北三原,渠道縱橫,田地平坦肥沃,田野裡一個又一個的屯子村莊。

    很難想象,這裡居然就是大唐如今的邊疆最前沿,在去年這裡甚至發生了數場大戰,李靖在此不遠的硤石跟突厥大軍從早上戰到天黑。

    去年的這裡一望無際的糧田上,到處縱橫奔馳著突厥人抄掠的人馬,甚至突厥人趕著牛馬啃著大唐百姓的莊稼。

    現在這裡看不出那些戰爭痕跡。

    城外田裡,百姓們忙著開始春耕,道路上商販趕著車馬販著貨物絡繹不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春天,風沙也是真大。

    這大風颳起來幾天幾夜停不了,漫天黃沙塵土,雖然此時的寧夏平原,生態要更好,但這風沙刮起來,也還是很驚人的。

    這麼好的地方,可惜卻是邊疆前線,突厥人時常來襲擾。

    而就算如此,武懷玉也不是這的官員,他得去鹽州上任,相比這塞上江南,鹽州那才是不毛之地。

    鹽州更多的是戈壁荒漠,還有鹽湖。

    總共就兩個縣城。

    靈州的糧,鹽州的鹽,塞北的牛羊,長安的絲綢布匹,在此匯聚。

    靈州的城池很雄偉壯闊,也很高大堅固,突厥數次南侵,都只能望著高大的靈州城興嘆,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座城對大唐來說非常重要,重要到後來安史之亂,李隆基棄長安而逃,奔往成都,太子李亨卻在諸將擁護下來到這裡,並在這裡稱帝登基,遙遵李隆基為太上皇,在中興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等帶領下,唐軍以靈州為大本營,一步步收復了關隴,奪回了天下,再造大唐。

    而跟著唐軍一起平叛的党項羌,後來成為晚唐的一鎮軍閥,控制鹽綏,再後來宋朝一統中原,党項羌甚至割據朔方,建立了西夏,他們奪取靈州後,便以此為都,宋朝跟他們打了一輩子,也沒能奈何西夏。

    後來三十萬宋軍攻西夏,五路大軍圍靈武,也只是看到了靈武城牆,最後卻大敗虧輸。

    可惜去年靈州都督不是李靖,李靖只是行軍總管,當時手裡兵太少,否則頡利都未必能過靈州,更別說下隴右、奔關中。

    如今老師李靖由安州大都督,調入朝中任刑部尚書兼太子左衛率,懷玉覺得李靖其實更應當在邊關鎮守,比如幽州都督、幷州都督、靈州都督、涼州都督等,做刑部尚書,那真是浪費了。

    在靈州呆了沒幾天,靈州的正主來了。

    任城王李道宗回到靈州,復任靈州都督。

    這位王爺一來,就馬上派人來請武懷玉赴宴,要盡一盡地主之誼。

    懷玉欣然前往,飛蛇李五戒搭乘他的馬車,在車上向武懷玉稟報這位王爺的一些情報。

    李道宗很年輕,比當今天子還年輕一歲,他跟皇帝的關係也極好,深得皇帝信任。

    李道宗打了不少仗,但一直都是跟著李世民,以往並沒有多少獨鎮一方的機會,所以聲名不顯,但懷玉可記得李世民後來曾經說過,當時名將也就李道宗薛萬徹李績兩個半名將,那半個是薛萬徹,因為薛萬徹用兵不是大勝就是大敗,不夠穩定,而李績李道宗二人,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穩如老狗。

    李道宗居然能跟李績並列當時名將,可知其很了得。

    前年去年突厥入侵,他起碼也是穩守靈州不失,而且看靈州現在這興盛景象,也知道李道宗不僅帶兵打仗比較有本事,安民治土也有水平。

    “任城王是武德五年開始出鎮靈州的,他剛到任,梁師都便派其弟梁洛仁引突厥兵幾萬人圍攻靈州,剛上任的李道宗先是據城而守,然後待敵鬆懈之後,卻突然率兵出擊,以少擊眾,一舉大敗敵軍。

    後來梁師都又引鬱射設侵佔鹽州故地,任城王也親率兵馬將其擊退,並修駐烏城等要塞城堡屯兵駐守·······”

    李道宗在靈州五年了,跟梁師都打,跟鬱射設打,都不曾落過下風,就算頡利兩次南下,都拿靈州沒辦法。

    這個年輕的宗室郡王,僅以這些功績,確實已經有名將氣勢了,只是因為此前唐朝沒有真正決定要跟突厥全面開戰,所以李道宗在靈州戰略上始終處於被動,打來打去,梁師都始終沒弄死,鹽夏諸地也總是反反覆覆。

    但這根本不是李道宗的問題。

    “任城王有什麼愛好?”懷玉問李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