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玄素李三辛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事後(第2頁)

  這些威脅對於一些道士來說,也許不算什麼。比如齊玄素過去做遊方道士的時候,本也沒有職務,甚至連例銀都沒有,誰怕你這個。可這些管事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享受了權力的滋味,自然不肯輕易放棄權力,有些人還有大好前途,就更是如此。

  他們的應對也很簡單,上面給他們壓力,他們回去之後就給下面壓力,把上面的利劍也懸在下面人的頭頂上,把寒氣釋放給每一個下屬,甚至還要添油加醋一番,最後就變成層層加碼。

  這是大的議事。在關起門來的小型議事上,齊玄素對謝教峰和秦衡均兩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毫不留情地指出,兩人是典型的居安不思危,對於聖廷方面的滲透麻木不仁,有失職之嫌,獅子城之所以出現如此惡劣的事態,兩人作為直接責任人,是脫不開關係的。

  兩人都十分誠懇地承認了錯誤,當場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檢討。謝副府主一度說到情動之處,差點落淚。反觀秦副都護,到底是武人,就差點意思,有些僵硬,遠不如謝副府主這麼生動。

  其實兩人也都明白,他們有責任,甲寅靈官和大都護有沒有責任?掌府大真人有沒有責任?可誰也不能這麼說,沒有下屬去問責上司的權力,那是自討沒趣,只能是上司的上司再去問責。

  齊玄素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不過這也不算冤枉了他們兩人,他們這一文一武算是獅子城的兩位“城主”,人家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串聯,竟然毫無察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佈局不是兩三天內就能匆匆完成,必然有長期的規劃和佈局。他們過去沒能及時察覺,必然是有責任的。

  總的來說,掌府大真人、大都護、甲寅靈官都是主管兵事,只要沒有爆發尊攘派這種大規模叛亂,他們的責任還真不算大。總不能說,齊玄素剛到獅子城沒幾天,這個責任要算在齊玄素的頭上。

  至於齊玄素為何能指責秦衡均,是因為暴亂髮生後不久,遠在帝京的大都護就傳來了命令,讓南庭都護府全力配合齊真人,他不在的這段時間,請齊真人代為主持獅子城大局。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搞亂獅子城,固然是打擊了齊玄素,給了齊玄素巨大壓力,可同樣損害了南庭都護府的利益,甚至影響了大都護的仕途。

  如果獅子城的混亂鬧到不能收拾的那一步,齊玄素固然要狼狽滾出南洋,皇帝陛下會怎麼看大都護?會不會認為大都護失職?甚至認為大都護不堪大任?所以大都護的惱怒可想而知,使得他毫不猶豫地站在了齊玄素這邊。而齊玄素迅速解決了還在萌芽中的混亂,所展現出的能力,也讓大都護能夠放心把大權交給齊玄素。

  這就是凡事興一利必生一弊,從來都是雙刃劍。

  然後齊玄素以九堂聯席議事的名義宣佈,要對道府內部存在的內外勾結行為進行全面調查。他正告那些參與其中的道士,最好是及早醒悟,主動交代,這樣可以從輕發落。如果等到查出來再去哭天抹淚,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