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就因為這些?(第2頁)

  公孫先生放下茶盞:“就是這個原因。”

  劉堯幾乎要脫口而出,但他最後還是忍住了:“請先生解惑。”

  公孫先生緩緩說道:“丞相白惟墉,是惠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因為惠帝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東陵。”

  “他兢兢業業地輔助惠帝,在送走惠帝后,他又為文帝嘔心瀝血,結果文帝也走了,把你父皇交給了他。”

  “在惠帝眼裡,他是有著鴻鵠之志的有為之士,必定能宰執東陵這艘大船。”

  “在文帝眼裡,他是父親留給自己的心腹,是國之肱骨,也是可以仰仗的重臣。”

  “但在你父皇眼底,功也就成了過,因為你父皇從小就聽著那些對白相的讚美之聲長大。”

  “白相歷經兩朝之後,權勢和聲望達到了頂峰,他越是閃耀,越是能幹,就越襯托出你父皇的不足。”

  “長期籠罩在別人的光輝下,久而久之就會被那些光輝刺痛了雙眼,從而衍生出不滿。”

  “更何況,白相作為託孤重臣,有著匡扶政事的權力,他肯定沒少指正你父皇為政的失誤。”

  “自古以來忠言逆耳,你父皇本就對白相有成見,那些不好聽的諫言,自然也成為白相指手畫腳、頤指氣使的鐵證。”

  頓了頓,公孫先生繼續道:“於是這份不滿,在日積月累之下,也就成為了恨意。”

  “這份恨意矇蔽了你父皇的雙眼,讓你父皇再也看不到白相的付出,白相的所有行為,都變成了功高震主,直到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地步。”

  望著劉堯失魂落魄的模樣,公孫先生繼續說道:

  “於你父皇而言,白相是一塊巨大的絆腳石。白相不除,東陵的政事就不算完全掌握在他手裡。”

  “白相不死,他就還是那被託孤給三朝元老的皇帝;白相不滅,他就只能站在白相的光輝之下。”

  “但凡他做出一點政績,都會被世人歸功於白相輔佐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