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2435章

陶東來對於楊嗣昌這個名字不算太陌生,因為前不久從山東發回的報告中,不管是軍方還是情報部門,都反覆提及了這個名字,認為正是此人應對無方指揮失策,才導致清軍能一路南下打過黃河,對於此次發生在山東境內的戰亂,楊嗣昌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根據穿越眾所掌握的歷史資料來看,楊嗣昌此人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只能算是平平無奇,但卻因為時勢被崇禎安在了兵部尚書這個位置上,統籌指揮抗擊清軍的作戰行動,其表現自然不會太理想。不過楊嗣昌雖然在軍事方面的能力不足,但對皇權和朝廷的忠誠應該毋庸置疑,照理說當前這個時期他的注意力都放在北方惡鄰身上才對,怎麼還會有心思惦記著江南一個知府之職。

 而且說起來知府品級也不低了,又是寧波府這種被視為肥缺的地方,不知道明裡暗裡有多少人在盯著,這楊嗣昌是兵部尚書而非吏部尚書,按說地方官員的任命調動也不是他能插手決定的事情,這就讓曲餘同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太合理了。

 “曲大人的意思是,現任兵部尚書想撬了你的知府職位?”陶東來有意在“兵部”二字上加重了語氣,看曲餘同是否意識到這不合情理的地方。

 曲餘同應道:“地方官員任用,本不該由兵部尚書插手,但楊嗣昌此人工於筆札,富有辯才,如今深得皇上信任,他的進言,皇上是很看重的,說是言聽計從也不為過。”

 陶東來道:“我還是不太明白,他要從何種角度下手,才能把你從知府位置上弄走。”

 “還是跟平遼大計有關。”曲餘同繼續解釋道:“陶大人有所不知,這楊嗣昌早年間曾在戶部任職,又曾鎮撫邊鎮,對錢糧軍陣之事頗為熟悉。朝廷大員當中,他算是少數能制定軍事方略的人物之一,又能說會道,皇上自然願意聽他的主意。按照楊嗣昌的說法,大明要抵禦外寇,一是先要平定內亂,二是要籌辦足夠的武器錢糧。如何弄到足夠多的軍餉來支撐作戰,他自然是盯上了如寧波這樣的富庶地區。”

 “本官與貴國合作之事也不算什麼秘密,所以這楊嗣昌認為,如果能換個人來管理寧波府,那麼就可以管控與貴國的貿易,將本地收益全部納入國庫充當遼餉。他曾在戶部任職,若是向皇上聲稱如此操作下來便能解決遼餉問題,皇上也就很容易會採信他的意見。”

 陶東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但這樣說來,也只是他單方面的看法,貴國皇帝不會這麼容易被鼓動吧?”

 曲餘同道:“所以最近才會有人暗中向朝廷遞交奏摺,試圖以公器私用,中飽私囊的罪名狀告本官。這上下一起發力,本官就算是上書自辯,也很難自證清白。只要讓皇上對本官起疑,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陶東來聽完這番解釋,這才稍稍覺得因果關係理順了一些。那楊嗣昌在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出現了極為嚴重的指揮失誤,但如今清軍已經退兵,他想彌補自己的過錯,也只能從其他方向發力。設法從民間籌集軍費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明長期面臨的軍費困境,那麼指揮失誤導致清軍攻入國內的罪過也就不會被清算了。

 大明以遼東軍餉為由在國內增加賦稅早就不是新鮮事了,自萬曆四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在遼東建立後金政權開始,大明就以每畝田地加派三釐五毫銀為標準,向民間加徵遼餉二百多萬兩。為期三年的加徵,總共為大明國庫籌得遼餉五百二十萬兩。

 到了天啟年間,加徵稅賦的範圍從耕地擴大到了榷關、行鹽及其他領域。崇禎四年時,又將遼餉標準進一步提高,但仍是入不敷出。僅山海關一地,每年的支出就高達四百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