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3415章(第2頁)

 但項淳夫對海漢所倡導的理科教育全無興趣,對四書五經卻能做到無師自通。何夕長期觀察之後,認為此人雖然有些才華,卻不太適合海漢的人才培養體系,便將他納入了無間計劃的人選。

 為了能讓項淳夫順利在大明入仕,何夕特地給他重新塑造了身世經歷,徹底抹除明面上與海漢的關係,為此甚至專門將他送到江西去參加科舉考試。

 項淳夫倒也沒有讓何夕失望,後來竟然真就憑本事中了舉。何夕決定將計劃延續下去,便出錢送他去京城念國子監,等待參加會試。

 雖然項淳夫在接下來的會試中沒能再考出名堂,但他拿到國子監監生身份後,便可以走“歷事為官”的流程了,即由吏部以觀政的名義分配至各級衙門打雜,實際上就是崗位實習,之後就等著補缺了。

 到了這一步,何夕能為他做的事情已經不多了,頂多也就是多掏點錢替他弄個好一點的補位職務。

 1633年海漢軍在東海宮古島剿滅十八芝餘孽的時候,項淳夫終於等到了分配,被任命為江西某縣的主簿。

 雖說主簿的地位不高,在縣衙裡是次於知縣、縣丞的三把手,但項淳夫總算是成功踏入了官場。而此時距離他在廣州被海漢招募,已經過去了足足六年時間。

 由此可見,何夕這無間計劃的執行週期的確長得可怕,一顆棋子佈下去,沒有個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見到什麼成效,而這期間棋子卻要一直消耗海漢的資源,可謂性價比極低,所以當時也未能獲得執委會的大力支持。

 項淳夫進入官場之後,對海漢的依賴也是跟其他人一樣,隨著職位的提升逐年降低。而他為了避免早年與海漢的關係影響到自己的仕途發展,也是主動減少了與何夕的聯繫。

 當然了,何夕並不是什麼純良之輩,這樣的變化也在他的預料之中,所以在何夕手裡,依然掌握著一些能夠證明項淳夫早年經歷的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