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3142章(第2頁)

 酒過三巡,話題自然轉到了新執委會的此次出訪活動上。

 馬力科道:“你們急著趕去杭州,我就不挽留你們多住幾天了,但你們從杭州回來的時候,務必到廣州盤桓幾天,讓我好好做個東。”

 陶東來笑道:“老馬,你邀請我們去廣州,應該不只是去玩的吧?說吧,有什麼目的?”

 馬力科見狀也就不兜圈子了,坦然說道:“我聽說杭州那邊的大項目,幾乎都是順利通過了執委會的審批,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廣州這邊其實也有很多不錯的項目,需要執委會給予支持,所以想請你們去實地看看。”

 馬力科說罷,也不等陶東來答覆,立刻開始細數起手上的項目。

 首先是佛山的鋼鐵冶煉廠項目,這也是兩廣大區籌劃多年的工業項目,報告打了好幾次,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在執委會這裡得到批准。

 佛山當地雖然沒有鐵礦,但卻被羅定、東安、南雄、韶州、連州、懷集、陽江等鐵礦區包圍,而佛山又正好地處珠江水系腹地,這些鐵礦區都能通過發達的內河航運,將鐵礦石運至佛山進行加工,因此很長一段時期以來,佛山都是兩廣地區的冶煉中心。

 不過佛山的冶煉業多是傳統的作坊式操作,工藝落後不說,且難以保持產量、質量的穩定,成本也無法與已經實現初級工業化的昌化相比,以至於不少匠人為了靠這一技之長謀生,乾脆從佛山移民去了昌化定居。

 馬力科自然不願讓轄區內為數不多具備工業雛形的產業自生自滅,更何況佛山地區以此為業的人口數以萬計,若是當地的冶煉業繼續衰敗下去,這些人失業之後也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小的隱患。

 對馬力科這樣的穿越者來說,解決的辦法其實很明確,那就是進行產業升級。

 如果能將海漢掌握的先進冶煉技術和設備引入佛山,關閉、停辦、合併、轉產那些落後的傳統冶煉作坊,充分利用當地的冶煉師和鐵匠,那麼完全可以在當地複製一個小昌化出來。

 鐵礦、匠人,以及自上而下的產業鏈,在當地都是現成的,現在要推動產業升級所需的條件,馬力科提出了三點,一是資金,二是技術,三是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