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2092章(第2頁)

 高橋南每一次走出基地,都會發現周邊地區有很大的變化,從稀稀落落的棚戶,到逐漸成型的定居點,再到後來慢慢出現的村鎮,他覺得這有一點像自己回到海漢的感受,每一次回到國內都會發現環境有顯著的改變。所以在難得的假期中,他選擇了在大同江沿岸遊歷,找一找那種類似回到海漢的感受。

 或許是出於一名陸軍軍官的執著,高橋南沒有選擇更方便的乘船出行,而是堅持以騎馬的方式來進行這次的度假活動,只帶了幾名親隨簡裝同行。

 從大同江基地往西便是入海口方向,這裡的江岸已經建起了大片的鹽田。相較於大同江對面工程量較大的鐵礦開採和配套產業,鹽場從建設到生產的週期就相對要短得多,戰後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便逐步開始投產。

 大同江鹽場引入了海漢的製鹽技術,雖然前期的投入比較大,但產能的巨大提升可以讓這裡的生產利潤也遠超傳統鹽場,而且這處鹽場因為有王族和高官的暗中入股,對勞動力的需求得到了較為充分的保障,因此從投產開始幾乎便是全力運轉。

 而此地出產的食鹽基本都是用船運往外地,間接也就帶動了航運業等配套產業的發展。去年大同江基地初建之時,這段江面上能看到的船基本上就是打漁的小舢舨,而如今卻有不少貨船往來與此,一多半都是來大同江鹽場販運食鹽的商船。

 高橋南一行沿著新修建的官道策馬前行,看到他們的民眾都會在第一時間停下來躬身低頭,以示恭敬。對於普通的朝鮮民眾來說,高橋南等人身上的海漢軍服便是身份的象徵,他們要在大同江流域生活下去,就必須得對這些外國駐軍人員表現出足夠的謙卑。

 高橋南對於朝鮮民眾的表現已經習以為常,事實上從去年進駐大同江基地開始,宣傳部門便已經運轉起來,有意識地向朝鮮民眾灌輸海漢的價值觀念,讓他們習慣於對海漢軍表現出服從的態度。

 大同江鹽場的生產場景對高橋南來說的確很是熟悉,這裡的生產環境跟海漢治下的各地鹽場大同小異,生產工序也完全照搬海漢的模式,最顯著的不同也就是這裡的生產者是身著民族服飾的朝鮮人了。

 高橋南坐在馬背上看著鹽田中勞作的民眾,忽然有一點想回南海,去看一看本國的鹽場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他聽說鶯歌海鹽場是目前南海地區生產規模最大的鹽場,但究竟有多大卻難有一個確切的概念,或許親眼去看一看那裡的現狀才是最妥當的做法。

 高橋南出身日本,對於這個區域的環境還算比較能適應,但他似乎更喜歡南方的氣候。特戰團有相當比例的人都是來自南方,對北方的氣候環境適應得並不理想,哪怕駐紮了比較長的時間也仍是如此。他知道自己的上司也向國防部做過申請,希望將部隊的駐地調去南方,不過最快也得在這邊駐紮滿一年之後才有希望成行。算算時間,從去年四月北上,到現在是快到一年時間了,或許到夏天來臨的時候,特戰團便有希望更換去南方的駐地了。

 不過在回到南方之前,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去日本轉一轉。高橋南雖然已經將自己視作百分百的海漢人,但這是十年來他的駐地離日本最近的一次了。他並不想回到日本生活,但心裡還是希望能去看一看自己的故鄉,哪怕就是在船上看看也好。

 高橋南有點羨慕自己的同僚天草四郎,雖然這傢伙職位比自己低,但卻撈到了兩次前往日本海域執行任務的機會。這次被軍情局調去執行調查平戶和長崎兩地的任務,說不定還有上岸的安排,這對於他們這種離開日本十來年的日裔來說,還是有著某些特別的意味。

 但高橋南也只是想想而已,他不會為此去專門申請一個探訪日本的行程,對於他這樣的高級武官來說,對外國懷有異樣的情感是一件比較犯忌諱的事情,哪怕他知道上司錢天敦會給予自己充分的信任,但他卻不想去考驗這份信任究竟有多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