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2633章 (第2頁)

 楊運首先回答的問題,就是朝日兩國究竟誰的購買力更強,更適合成為海漢的貿易對象:“如果要以購買力而言,日本要比朝鮮強出不少。原因也很簡單,日本有佐渡金礦、石見銀礦,能大量產出金銀,自然購買力不會差。而朝鮮已經探明的金銀礦不多,相較之下要稍遜一籌。如果把日本購買力定為十分,那朝鮮大概是在六到七分上下。”

 陶弘方插話道:“但我曾聽人說起,朝鮮國礦藏頗豐,工業部礦業司每年都會派人到朝鮮探礦,組織開採工作,難道開發這些礦產都不掙錢?”

 楊運道:“在下對這個可是外行,所知不多,但朝鮮國礦產多在半島北部,而與舟山的貿易往來最多的卻是南部地區,大概從中受益不多。而且他們就算能開採礦產,冶煉加工也得依賴我國,就連出產最多的煤鐵,也是在我國幫助之下才建立了大型冶煉廠。聽說有些三亞那邊用得上的寶貴礦物,他們根本不懂其價值,也不具備加工能力,自然賣不起好價錢。”

 楊運雖然對此自稱外行,但他其實已經道出了客觀現狀。朝鮮的礦藏品種其實遠比日本豐富,儲量和品質也非常具有開採價值,除了煤鐵之外,還有相當多可以用於工業發展的礦藏未經開發。如銅、鉛、鋅、鎢、磷、石墨、雲母等等,有很多都是海漢所需要的礦藏。

 但坐在聚寶盆上的朝鮮國並不具備開採和利用這些礦藏的能力,甚至連其用途也完全不知,這自然也就便宜了海漢,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將一些寶貴礦產開採出來運回國內,用於工業製造。但對於朝鮮國來說,以極低價格出售這些礦藏給海漢,確實也沒獲得多少收益,只不過是以此來換取海漢在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了。

 哈建義問道:“請問楊大人,這兩國從舟山購買最多的商品都有什麼?”

 楊運應道:“他們購買最多的,其實還是比較傳統的商品,如瓷器、茶葉、高級紡織品之類,約莫佔到整體貿易量的六七成。剩餘的部分,就是我國所獨有的,大批生產的工業品了,如玻璃器、鐵器、日用品、書籍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貿易項目,比如造船、不動產、軍火等等,因為有專職分管的衙門,所以並未記入普通貿易的統計數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