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1893章 現實問題(第2頁)

 李溰聽到這個回答稍稍有些挫折感,他其實很想聽到遊益漢給自己一個肯定的答覆,哪怕是暗示也好,這樣他就能投入精力去研究這套書籍。但遊益漢的答案顯然沒有給這個問題下定論,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對方仍然鼓勵自己去看完這套書,那或許說明這套書的確具備了研究的價值,只是未必有自己期待的那麼高罷了。

 但他旋即又想,如果海漢人將自己治國理政的經驗全都寫進書裡,還公開對外國發售,以海漢人的精明程度應該不會這麼幹,的確是自己鑽進牛角尖了。好在遊益漢的回答提醒了自己,才沒有繼續沿著這個錯誤的思路走下去。

 遊益漢倒是沒料到李溰的思路這麼偏,他的回答也只是不帶立場的就事論事而已。海漢可從來沒打算向別國傳授治國理政的秘訣,甚至連推廣政治制度也不在執委會的計劃之中——真正先進的東西,不管是技術還是制度,海漢絕對不會讓其流傳出去。

 類似李溰這種對海漢方方面面都很感興趣的外國年輕貴族,對海漢來說並不新鮮,比如安南小王爺鄭柞便是代表人物之一。但即便是鄭柞年年都往海漢跑,去三亞就像回自己家一樣,執委會也從未向他推銷本國的這套政體制度。這些附庸在海漢周圍的國家保持傳統的君主制就好,海漢也並不希望他們的社會制度和政體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而朝鮮的情況與當初的安南也有某些相似之處,都必須在軍事方面依靠海漢的支持才能穩定住國內局勢,同時也都懷著想要效仿海漢壯大國力的願望,派出了年輕的權位繼承人到海漢學習先進的治國經驗。當然了,不管是鄭柞還是李溰,他們能從海漢學到的東西,也僅僅都是海漢針對其國情和兩國關係設計的有利於自身的一些施政措施,而並非海漢真正用在自己身上的治國手段。

 畢竟海漢的這套政治制度太過於特殊,遠遠超越了這個時代,而海漢很多相應的治國措施也都是據此來進行制定,其他國家一時半會也學不了。

 執委會具體想將朝鮮往哪個方向上帶,身在海外的遊益漢也並不是太清楚勝利堡那邊的打算,不過他知道只要按照以往的經驗來接待李溰,當不會有什麼大的失誤。

 至於李溰能從這套書裡看出多少門道,那就不是遊益漢需要擔心的問題了,等到了三亞,多的是渠道對李溰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沒有這個環節並不是特別重要。

 李溰帶著一肚子心思吃完了這頓飯,正待向遊益漢請辭下午的安排,遊益漢便主動說道:“世子下午還要繼續看書吧?那不如回迎賓館去,比在書坊坐著舒服,書讓人送過去就行了。”

 李溰見對方點破自己心思,便坦然應道:“我還是去書坊吧,那裡似乎有很多有意思的書,能多翻幾本也是好的。”

 遊益漢對於李溰的堅持也沒有反對,便讓人用馬車再將李溰送去南海書坊。他原本的確是為李溰安排了更多的參觀項目,但對方既然現在將興趣放在了這套書上面,那他也樂得清閒,不用再陪著李溰到處轉悠了。

 李溰這到了南海書坊一坐又是一下午,終於是將《崛起南海》的第一冊囫圇看了大半。這一冊結尾的時候已經寫到了海漢集結武裝人員備戰,準備跨海前往安南,協助安南朝廷平定南方叛亂。而這個時候距離海漢人抵達三亞,其實還不到一年時間。

 李溰讀完後最大的感受有兩點,一是海漢人竟然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組織起了一支能夠渡海作戰的武裝部隊,難怪後來能做到打遍南海無敵手;二是海漢早在近十年前就有了跨海向別國提供軍事援助的經驗,所以今年倉促出兵朝鮮還能輕車熟路地做好各種戰前準備工作,似乎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當然除了軍事方面的突出表現之外,海漢在這一時期的基建工程和對外貿易也都值得大書特書。勝利堡、田獨河水電站、田獨工業區、勝利港等等一系列的重要大型項目幾乎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了一期工程。而海漢在這一時期同時向大明和安南派出了兩支拓殖人馬,一支前往大明廣州建立貿易航線,另一支則是前往安南北部開闢了黑土港這個煤礦資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