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1283章 昌石鐵路(第2頁)

 “這大概就是得要正統海漢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了。”劉尚心中暗暗對看到的這番景象下了結論。他所預料的倒也與事實相差無幾,這種需要頻繁打掃和保養的高級車廂,平時的確不會給普通民眾使用,就連喬志亞自己往返昌化石碌之間也未必會使用這節車廂,畢竟使用期間從庫房拖進拖出都很麻煩。一般也只有三亞來人視察礦場,喬志亞才會下令把這車廂拖出來用一用。巡視組這一行人當中,也就只有於小寶和張千智夠資格坐這種車,而劉尚等人就是屬於跟著享福了。

 眾人上車之後,便有喬志亞的侍從端上了熱茶小食。等了約莫一盞茶的工夫,便聽到站臺上銅哨聲連連響起,劉尚知道這是發車的信號,看樣子很快便會出發了。

 果然不出片刻,眾人只覺得身子微微一顫,車廂便開始緩緩地動了起來。劉尚側頭往窗外看去,便見站臺上的景象正在不斷向後退去。儘管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乘坐火車,但依然還是被這樣的工程奇蹟再次折服,這天下能建造出鐵路交通體系的,也唯有無所不能的海漢人了。

 火車從車站駛出不久,喬志亞便向眾人介紹道:“各位從右手邊望出去便能看到昌江,遠處那座城廓,就是過去的昌華縣城了。”

 劉尚定睛望去,果然看到遠處有一座小城座落於河岸上。不過海漢接管昌化之後將工業區建在了昌江入海口附近,因此新昌化縣城也就近設立在了工業區旁邊的人口聚居區,而這老縣城雖然距離新城區僅有五里之遙,但由於人口逐漸遷出,加之城中官衙的政務功能也被昌化管委會所替代,近年來已經逐步衰落,年輕一輩人幾乎都已經投入了海漢的陣營效力,放棄了這座古老的小城,只有少數本地的宗族大戶還住在城中。

 由於昌化和石碌的勞動力需求都非常大,所以本地的人口也基本都集中於這條鐵路線的兩端,而鐵路沿線除了少量的護路人員之外,並沒有多少常住人口,喬志亞也沒有餘力來對沿線地區安排農業開發項目。而其他地區常見的外來投資開發農業項目的操作方式,在昌化這裡並不被官方所許可,因為昌化和石碌作為海漢的工業基礎地區,很多生產項目的具體狀況都是對外保密的,自然也不會容許外來人員自由出入這一地區。

 火車駛過了昌化老縣城之後,便進入到了廣袤的無人區,窗外所能看到的便是綿延不絕的樹林,偶爾能從林木的間隙中瞥見不遠處的昌江。眾人聽喬志亞介紹說,當初修築這條鐵路的時候是分段修建,只能通過昌江向上遊地區運送建材和施工人員,進程十分艱苦。

 即便這條鐵路已經建成了好幾年,但施工卻迄今沒有停止。因為最初建成時是單線通行,只在中途修建了少量幾段複線鐵路用於錯車,之後建設部投入到修築複線工程的人手就沒那麼多了,這幾年一直是在陸陸續續地施工當中。不過目前已經完成了大半的複線工程,估計最快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能全程通車了,屆時這條鐵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也都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劉尚在三亞坐過火車,也明白複線通行是什麼概念,對於鐵路這種特殊的交通方式來說,修建複線其實就差不多等同於將築路工程再複製一遍。以海漢的工程能力,幾年了都還沒建成複線,這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海漢沒有及時建成複線鐵路,其實不只是喬志亞所說的人手不足,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現有的鐵路運輸能力已經基本夠用,只有在石碌礦場的開採能力和昌化工業區的冶煉產能都得到提升之後,擴大運力才會成為必然的需求。

 駛向石碌的這趟列車行程有兩個多小時,中途還得在分岔道上等待對面開來的另一班車錯車,喬志亞便利用了途中的時間,向於小寶等人大致介紹了石碌礦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