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542章 石碌投產(第2頁)

 在補充了淡水和食物之後,兩艘福船於1月7日離開了納土納港,在外海兜了一圈,確定附近海面沒有其他船隻之後,再折向西北,與這兩天一直在外海遊弋的船隊會合。

 王湯姆在聽取了穆夏柏和林南的報告之後,認為情報收集工作已經算是達成目標,便下令開始返航。至於探索納土納群島以南的海域,那並不是他們此行的主要任務。

 這次南下的船隊中就兩艘雙體帆船上載有電臺,為了抓緊時間,王湯姆再次決定兵分兩路,由他親自駕駛“閃電號”帆船,載著幾個主要部門的人員先期返回三亞,向執委會彙報這次所蒐集到的情報。剩下的船則按來時的航速慢慢返回。

 “閃電號”在返程途中只到金蘭灣停泊休整了一天的時間,便一路趕回了三亞。不過饒是如此日夜兼程地趕路,他們回到三亞也已經是整整兩週之後了。

 而在偵察船隊南下期間,昌化石碌的軌道線終於趕在新年伊始完成了軌道鋪設工作。從昌化港出發的蒸汽機車,以25公里的平均時速,耗時一個半小時抵達了石碌車站,距離兩處已經開始動土的礦坑開掘點都在一公里之內。這條目前海南島上最長的軌道標誌著石碌鐵礦的開發已經進入到正式實施階段,這裡開採的礦石將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送往海邊,在昌化的冶煉工廠裡變成成千上萬噸的鋼鐵。

 昌化石碌項目的主管,現任昌化開發區的軍政長官喬志亞,已經將他的辦公地點從昌化縣城附近搬到了石碌的山坡上。石碌礦區的辦公地點曾經是石子峒的居住區,在前期選址的時候因為這裡的地基是現成的,喬志亞便選定了將這裡作為礦區的辦公地和職工居住區來進行開發建設。

 原有的上百座船型屋被拆了大半,代之以海漢標準的兩層木結構簡易板房。建設部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經為石碌礦區的開發設計了專門的簡易房屋,因為這裡地處內陸山區,不像海邊那麼易受到海上襲來的颶風影響,因此簡易房屋也主要以竹木結構為主,所有的構件都是提前製成的標準件,運到工地之後只需有工頭指揮就可以迅速地像搭積木一樣搭建起來。

 這種簡易房屋每間可以住六到八人,廁所和浴室公用,每一棟兩層小樓可視當地條件搭建任意規模,從一間到一百間都行,只要施工的地方容得下就行。建設部趕在全線通車之前就已經在這裡搭建了三百間房屋,可容納近兩千人居住,基本可以滿足礦山開發初期需要。

 而前期參與築路施工的數千勞動力當中,大部分人會被留在昌化的冶金工業區定居,經過簡單的培訓之後進入冶金行業成為鍊鋼工人。一部分人會分配到鐵路沿線定居,作為昌化與石碌之間這條軌道的維護和調度人員。少量人員會留在石碌礦區,擔任工頭之類的職務。而在石碌礦區充當主要勞動力的,則將是苦役營的數千囚犯,考慮到工業部對礦區所下達的生產任務,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恐怕再難有活著離開這片山區的機會。

 另外司法部也已經通過了新的決議,今後海南島本地的囚犯,除了一部分性質比較敏感的******之外,普通犯人的服役地點統統改為了石碌鐵礦,就連田獨鐵礦現有的一些犯人,也會陸續地遷移過去,以便於有關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建設部的技術人員則會悉數調離,一部分前往瓊北地區實施各種基建工程,另一部分人則需要到海外工作一段時間,去安南南部海岸負責籌劃指揮那幾個屬於海漢的港口開發工程。

 喬志亞現在需要頭疼的可不僅僅是礦區的作業水平是否能夠滿足工業部所要求的產量,從石碌鐵礦通往昌化冶金工業區的這條軌道線也同樣是一個很麻煩的長期事務。

 由於全程長度超過四十公里,工程量和費用投入都太大,為了能夠節省施工時間和資源,這條軌道線在施工時就採用了單線施工設計,也就是說兩頭對開的火車實際上是在同一條鐵路上飛馳。當然途中錯車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只需要在途中修建一段複線軌道就可以完美解決,從施工技術的角度來說沒有太大的難度,而建設部也的確很好地完成了這個任務。同樣的方式在田獨到三亞的軌道線上就已經採用了,而且通過實際運作也證明了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