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浪漫 作品

第753章 開荒屯墾(第2頁)

錢天敦當然不是那麼好唬弄過去的,繼續說道:“你們當初從寧德遷出來,想必也是為他人所迫。如今福建海疆安定,十八芝已經被驅趕去了很遠的地方,你們如果願意,也可以遷回寧德定居。”

錢天敦當然不會真的想把這些人趕回大陸去,只是想試探一下這兩人的態度。那兩人對視交換了一下眼色,仍是由年長的一人應道:“當年我等雖是受十八芝脅迫而來,但如今在本地已落腳生根,再遷回去反而是無根之萍,難以立足,望大人諒解!”

這兩人會如此作答,倒也是在錢天敦的預料之中。如果他們還願意走,大概幾個月前就已經跟著十八芝走了。之所以留在這裡,自然是因為有些放不下的東西,比如他們在這裡修建的村莊,在這裡屯墾的田地,在這裡沒有官府壓榨的自由生活。如果回到大陸老家去,他們既無田產也無房產,就是一無所有的人,很可能變成寄人籬下的狀況,當然不願做出這樣不明智的選擇。

錢天敦也不點破,轉而問起了本地人口分佈和田地開墾的狀況。相比這些人的底細,錢天敦真正關心的還是這些早期移民在本地的屯墾進展。通過了解先行者在本地的屯墾狀況,錢天敦便可以大體推斷出今後海漢向本地移民之後將會遇到的困難和短期內所能達到的開發程度,從而讓相關部門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移民計劃。

這兩人倒也不敢隱瞞,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講述起他們移民本地之後的狀況。

正如其他從大陸遷來臺灣島的移民一樣,豐榮村的這些移民也是在笨港登陸,並被安置在了附近內陸的村寨落腳。不過由於他們在本地毫無背景,這幾十戶人家在移民後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笨港當地安置的老移民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跟十八芝沾親帶故的人,亦或是乾脆就加入了十八芝當海盜,像他們這種被擄掠而來的新移民就只能處在最底層艱難求生。

後來鄭芝龍想要把笨港附近的屯墾地區擴大,這幾十戶人家便主動報了名,向北遷徙到濁水溪南岸,並且在這裡修建了村莊,開始屯墾自己的土地。當然了,這地方雖然沒有官府,但他們所種出的糧食和其他作物也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給十八芝,生活上也並不寬裕。特別是近兩年十八芝處境越發艱難,到後期甚至連補給都很難從大陸買到,無奈之下也就只能轉頭壓榨這些臺灣島上的移民了。最終十八芝被逐出海峽,對於留在這裡的移民而言,反倒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事。

按照這兩人的說法,目前他們所在的村莊已經開墾了大約兩三千畝的耕地,其中絕大部分都應十八芝的要求種了水稻之類的糧食。不過他們所報的糧食產量,卻要比錢天敦所知的一般數據小了許多,也不知道他們是擔心產量報高了會被這支來歷不明的軍隊壓榨,還是因為種糧姿勢不對而導致了低產量。

不過這對海漢來說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反正也不會指望完全靠他們來供應海漢向這裡移民期間所需的糧食補給。到時候農業部的人過來把農場地界一劃,耕種方式和糧種全部統一,產量自然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至於說這樣做會不會遭到本地居民的強烈反對,錢天敦倒不是很擔心。海南島上二十多萬人,幾百萬畝耕地,都陸陸續續被海漢給兼併了,這麼兩三千畝地自然不在話下。如果有人想要逆大勢而動,那海漢民團自然會告訴好事者什麼叫做鐵拳****。

儘管錢天敦不是農業專家,但從這兩人的描述來看,本地的農作物種類也確實少得可憐,而且沒有什麼高附加值的產品,除了糧食就是一些普通蔬果了,相比海漢治下地區的農場,產出和收益都處在極低的水平。

這當然不僅僅只是豐榮村百姓的種植水平不高所造成,其差異主要還是因為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與海漢著力推廣的集體農莊屯墾模式在運作方式上存在的技術代差。海漢式的大面積屯墾勞動效率要高得多,從而可以將單位面積的耕種成本降到遠比傳統耕種方式更低的水平。至於農技方面的推廣和應用,農場模式的便利性也要遠遠勝過傳統小農模式,短期內便可在大面積的種植區內實施,而不需要一家一家地慢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