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 作品

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路不通(第2頁)

    而相同的花費,曹操能徵發數倍的兵士,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兩邊的民生政策不同所決定的。

    後世的三國,之所以曹操動不動就徵發十萬大軍,雖然裡面固然有民夫包含其內,但曹操出兵的頻率,確實比其他人要高的多。

    有人說這是因為曹操打敗袁紹後,佔據了中原大片富庶之地,這確實有一部-->>
                                         
分可能,但絕對不是主因。

    因為在曹魏時期,經過連年戰亂,曹魏的經濟系統,其實是完全崩潰了的。

    後世有些人拿蜀國推行的直百錢說事,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直百錢有對標的貨幣本位,便是蜀錦。

    彼時諸葛亮大力發展蠶桑生產,蜀錦一躍成為對外貿易的商品,也成了軍費開支的來源。

    就像後世的貨幣有本位標的物一樣,直百錢嚴格來說是類似金本位,可以說是蜀錦本位。

    至於蜀錦到底能不能作為蜀國貨幣的保證,只說能在蜀國的歷史上,雖然姜維時期幾乎已經算是窮兵黷武,但蜀國的經濟卻一直維持著一個相對穩定的限度,民眾對於出兵這件事,也遠不如蜀國本地士族那麼牴觸。

    其主要的證據,來自於三國之間的對比。

    同時期的魏國貨幣體系完全崩潰,民眾士族都是以物易物,而魏國民間朝堂交換所用的標準貨物是什麼呢?

    蜀錦。

    蜀錦因為質量好,品質穩定,為三國所喜愛,尤其是在士族間,成為了貨物交換的重要標準物。

    曹丕還為頭痛不已,專門召集群臣士族,勸他們使用魏國本地產的錦緞。

    相比於經濟完全崩潰的魏國,吳國的情況要好一些,彼時江東遍地都是瘴癘和山越野人,農耕技術十分落後,連牛耕都沒有,這也是為什麼中原士族看不起江東士族的原因。

    但隨著中原戰亂,大批江北人士逃到了江東,帶來了大量的生產技術,江東的經濟開始飛速發展起來。

    但即便如此,江東的貨幣體系,也跟沒有一樣,大泉五千便是個明顯的例證。

    孫策發行了大泉二千與大泉五千這兩種超高額虛價大錢,但卻沒有設置本位物,所以其一出現,便導致物價瘋狂上漲,其結果便是連孫吳朝廷高級官員的眷屬都開始餓肚子,一時間人心惶惶,犯罪率猛增,社會經濟行將崩潰。

    最後江東貨幣貶的有多離譜呢,以呂蒙攻克荊州時為例,孫權詔命賞錢一億,然而這些錢換算起來,其實還不如一個算命人一天的收入,最後只能用貨物衝抵。

    這種情況後世幾千年後,在某個反動政權頭子的主導下,也再次出現過,考慮其和始作俑者孫權的老鄉關係,可以說是傳統一脈相承了。

    所以說三國時期因為戰亂,三國的經濟都不怎麼好,但非要矮子裡面拔高個,蜀國反而是最正常的那個。

    但既然曹魏經濟已經崩潰,為什麼他還能壓著蜀國打呢?

    單單是因為地廣人多的原因嗎?

    當然不是,曹魏的收入主要是五項,田租,關稅,罰金,官營,以及強制性的外族朝貢。

    其中的大頭,自然是田租。

    據記載,後世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後,以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為方針,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結果募民屯田許下,當年便得谷百萬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