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六百五十五章 上黨(第2頁)

 為了以功代守,何進利用關東僅剩下的影響力不斷讓四方輸貢。

 但隨著袁紹、袁術二人的崛起,實際上京都已經被絕斷了貢輸,除了徐州的陳登和吳地的孫堅依舊想辦法輸送貢資給朝廷,其他地方早就斷了。

 何進一方面給陳登和孫堅加官進爵,分別授二人使持節的待遇,還將孫堅表為烏程侯,就是要他們繼續不停的納貢。

 但就在何進一心編練大軍的時候,泰山軍出現在了上黨門外,果然是要來打他的京都了。

 但何進也沒有多擔心,他手上依舊還有一支五萬人的大軍,都是善戰赫赫的南軍出身。

 所以,在聽聞泰山軍南範上黨後,他決定親統大軍北上迎擊。

 但這卻遭到了王謙在內的一眾大臣的反對,尤其是王謙說的:

 “如今自泰山軍南下雁門,屢破名師盛將,氣勢鼎盛。正應借上黨

山河表裡以挫敵之銳氣。而大將軍輕出北上,人心易搖,不如鎮之京都,命一大將統御即可。”

 其實王謙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你何進去年剛被小皇帝暗算一波,雖然僥倖在政變中獲勝了,但也只不過把劉辯給軟禁了而已。現在你何進在京還好說,而一旦你領兵在外,那小皇帝不會被人又迎立了?

 說實話,王謙已經非常為何進考慮了,這等話已經多少有點大逆不道的意思了。

 但這何進也不知道是不是聽不明白,反而認真的回道:

 “我何進也是天下人,怎能被張衝小兒這般欺辱。他放著那關西不打,偏來犯我關東,如我不迎頭痛擊,那天下人如何看我?”

 而那邊,應劭、孔伷、張諮等幕府士都堅持勸說。這個言君子不立危牆的道理,那個說哪有君子去冒戰場矢石的。

 但那何進也不知道昏了頭還是怎麼的,突然激動說了句:

 “昔日光武皇帝常御駕出征,乃定天下。本將軍如何不行?”

 何進一番話直接將氛圍降到冰點,一眾幕府士皆沉默不言。

 如應劭、孔伷、張諮這些人,實際上也知道何進有一些心思,這也是他們見機從朝廷的編制轉到大將軍幕府的原因。

 但有些事,能說不能做,有些做了,卻不能說。

 果然,王謙聽了何進這話,整個人鬚髮張了起來,正色道:

 “大將軍,慎言。”

 而另外一個在場的朝廷公卿,太常韓融則冷冷的嗆了句:

 “未料大將軍竟有此雄心,能與世祖相比。”

 何進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但被韓融這麼嗆,面上也過不去,大聲道:

 “我有雄兵十萬,破賊如泰山壓卵!”

 其實這不過是何進的找面子話,但韓融偏要給他更難堪,回道:

 “未料大將軍竟如此高巍,能與泰山相比。我看,對面才是泰山軍吧。”

 此時的何進已經氣得面紅耳赤了,但又搞不定這些人,只能拂袖而去。

 就這樣,眾人不歡而散。

 在王謙退出去的時候,突然一人悄聲走到他身邊,疑惑道:

 “長史,大將軍意在進取,為何沮之。”

 王謙回頭一看,正是幕府內的記室令史邊讓。

 這邊讓是陳留一帶的名士,少辯博,能屬文,曾作《章華賦》而名噪一時。所以雖然邊讓位比自己低,但王謙啊還是對此人很是敬重。

 他搖了搖頭,對邊讓道:

 “你初來,對大將軍還不夠了解。大將軍長在得人,其才非在戰陣之間也。”

 邊讓這個職位是記室令史,負責彙報各地送上來的表報,雖然位置不高,但實際上卻很重要。

 邊讓也是在這個位置知道了如今天下的局勢是如何的。

 所以他並沒有被王謙這番話給說服,反而憂心說了這樣一番道理。

 用邊讓的話來說,此時的朝廷宛如戰果時期的周王室,可以說是群敵環伺。

 南有袁術、袁紹逆黨,西有關西偽朝,東有叛服不定的張邈,北有盤踞在幷州和冀州的泰山軍。

 而現在那泰山軍南下,頗有虎吞河洛的態勢,在這種危難情形,大將軍不能在上黨地區贏得一場大勝,那河洛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