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578章 護教(第2頁)

 南陽、汝南的黃巾與袁紹的關係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差的,卻相反,當時袁紹得以順利起兵就受到了黃巾很大的資助。

 自從大起義失敗後,南陽、汝南的黃巾們就開始真正向宗教道徒們轉變,他們開始和漢中的那些五斗米同道們學習,開始以耕作、互助的形式組織起來,並依託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一帶。

 當袁紹蟄伏的時候,就敏銳的意識到這一股潛伏的龐大勢力,就向這些黃巾借得粟米六萬石,可以說是袁紹練兵期間最大的後勤補充。

 汝南、南陽的黃巾並沒有多少猶豫就同意了。

 首先是歷史淵源上的,那就是袁氏和太平道的關係很深,過去太平道能發展的那麼迅速,和袁紹的資助不無關係。

 其次是袁氏對黃巾軍沒有血債。和其他一眾豪強不同,袁氏一黨手裡沒有染過黃巾軍的血,所以黃巾對袁紹沒有惡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他們將袁紹視為對漢室復仇的刀。如今的汝南、南陽黃巾雖然化兵為民,鑄劍為犁,但過去的仇恨依舊不曾忘記。

 所以當袁紹要以起兵反漢為理由向他們求米的時候,他們同意了。畢竟左右不過就是一些粟米罷了。

 他們農夫還能少米嗎?

 但他們也不是白借的。

 他們向袁紹求得了一個特權,或者說是一種承諾,那就是凡黃巾的道區皆不服役納稅。

 這本來就是對黃巾現狀事實上的承認。因為這些盤踞在大山裡的黃巾們本來就不用納稅,也沒人敢向他們收稅。

 所以黃巾們自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承諾,只是讓他們的存在更加合法。

 而本就一無所有的袁紹自然滿口答應了。再之後,袁紹起兵,果然大破汝南漢軍,旬月得了汝南。

 而一旦汝南為袁紹所有,其承諾就生效了。

 山區內的黃巾們自然不納稅了,但一些淮河上的港口坊市也開始皈依了黃巾,也明目張膽的

開始不納稅了。

 在這個人生依附的時代,所有人都要選擇一個勢力加入,不存在真正的自由民。但自由是相對的,和內陸的那些宗族子弟相比,淮河上的商旅發達,也養活了大批縴夫、手工匠人,這些人是沒有主人的。

 但他們也需要勢力的庇護,其中太平道就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教內就是大部分窮苦人,其次他們離自己近,最後入教就能免稅免於官府的壓迫。

 如此自然赴之如流,萬人景從。

 這個過程,袁紹自然清楚,他沒想到過去的一個承諾成了持續放自己血的鈍刀子,但那時候他還顧不得黃巾軍,因為他要先打破豫州其他各郡的圍攻。

 當時潁川太守孔伷聯合陳國相駱俊正一起圍攻袁紹,他自然不敢對太平道下手,更甚至,他又向太平道借了一大批錢糧。

 這一次比上次還多,足足十萬石。

 而有鑑於上一次良好的合作,太平道同意了。很快十萬石糧秣被集齊送入了袁紹的前線陣地,幫助他抗住了初期的困頓。

 而有了黃巾的支持,袁紹連戰連捷,一連攻下潁川、陳國,沛國、梁國,橫掃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