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477章 暮日(第2頁)

 楊彪淡淡道:

 “無事,今天什麼事都不重要。”

 說完,楊彪就看向了那緊閉的前殿,不自覺捏了下長袖下的骨朵,喃喃道:

 “今晚的夜,深著呢。”

 但頗有一番雄心的劉宏對這種不利於自己的圖讖當然不信,於是他給自己登基後取了第一個年號:“建寧”。

 張松看了一眼裴茂的好容貌,心裡可惜:

 “給我的諡號想了嗎?”

 這話用在劉宏身上倒也貼切,但誰敢說這個話呢?

 所以,一時間所有人都將臉伏在地板上,氣氛壓抑。

 所以吳修不敢怠慢,忙跪答:

 他信任陳蕃、竇武二人,但這兩人卻聯合起來造他的反。為此,他夷了他們三族。

 吳修作為將作大匠,掌陵園事,這問自然是要他來答的。

 “不妙,不妙啊。”

 其實,之所以這麼倉促,也是劉宏自己弄的。

 外面暮日一點點消失,黑暗籠罩在所有人心頭。

 而從宮中到殿中,要過端門,而端門到前殿有一條六米寬的長道,左塾就是門道右側的堂,也叫夾門堂。

 他說自己的山陵就在京都,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

 所以,眾內朝吏不問繼承人的問題是能理解的。

 之後,張讓呵斥王立,讓他退下。

 見此狀,張讓和趙忠忙上前給劉宏順氣,倒真的是真心實意。

 而門外,則是殿內各家公卿的前後隨扈,他們也知道今天之事的嚴重性,不斷在端門外焦急走動。

 按照堪輿學講求要依山傍水,明堂開闊的原則,包括吳修在內的一干匠作府上下吏員,幾乎都是不眠不休,才確定了龍首原這一地。

 很快,候在廊廡邊的女侍宮婢紛紛執香爐走了過來,給這些公卿大臣們驅趕外面的蚊蟲。

 “不是為陛下祈福嗎?”

 “陵選在哪了?”

 ……

 劉宏當然明白楊彪那些人說的是什麼意思,無論日後是否光復,都是想讓他定都在長安。陵墓在這裡了,都城還能跑?

 但劉宏心裡還存留著一絲振奮漢室的幻想,還想著打回京都,心裡怎麼也接受不了自己是個淪喪半壁天下的瓦缺皇帝。

 如高祖、景帝、昭帝、宣帝和成帝就列於昭位,而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和平帝則葬在穆位。

 張松身形瘦小,本是做不得謁者代表朝庭體面的。但誰讓現在益州在關西朝廷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像張松這樣的益州豪士子弟自然該有他一份位置在。

 這個時候裴茂聽明白了這個話,又瞥了眼立在眾人之前父親,接過了張松的話,道:

 “所以大夥站在這裡,是因為一場暴風將要來了。”

 “為何不葬在咸陽原上?前朝諸帝大多不都是葬在那裡的嗎?”

 但等他打開一看,心裡就懵了。

 要知道,自己修建的陵園是在京都,可不是在長安啊。本代哪一位皇帝最後是葬在西京的?

 哎,也不知道自己的陵墓還來不來得及了。

 這句話依然是由張讓代為傳達的。

 只有床榻上的劉宏在聽到這一番話後一直在那喘氣,更是將這份壓抑添了幾分恐懼。

 因為說這話的人是左中郎劉範,現在益州刺史劉焉的兒子。

 而他做到了,在他登基的第一年,還是護羌校尉的老太尉就大破羌人,並在第二年全殲叛羌。

 裴茂不理解,老實回道:

 所以王立聽到這句話後,放下刀筆,伏在地上對劉宏道:

 “如是美諡或用‘靈’,如是惡諡可能就是‘愍’了。”

 “這河東裴氏也是名門,他父親也是一方大吏,怎麼教出這麼憨直的小子來。”

 何為靈?

 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神曰靈。

 這已經是妥妥的惡諡了,然後王立還說是美諡。

 杜畿從籃筐上來後,顧不得和端門尉客氣,就匆匆奔下去找人了。

 總之時間就在這種詭譎壓抑的氣氛中一點點流逝。

 “前代除了武帝之外,自惠帝以下皆崩於未央宮。而武帝雖然是崩於五柞,最後也是入殯於未央宮前殿。這前殿啊,就是歷代聖天子梓宮所在。而現在陛下直接都來了這了,咱們還祈什麼福?”

 吳修張了張嘴,難為道:

 這個時候等他再轉身的時候,看到金尚、趙岐、第五永、蓋勳、傅燮已經看了過來。

 當時,劉宏懷裡抱著的就是五歲的劉協。

而小皇子一路上不哭不鬧,早早就顯露出不同一般的氣質。

 “回陛下,諡號是身後事,不是臣一人決之,還要等殿外的諸公卿一同商議。”

 但這個時候,劉宏感覺更虛弱了,他忙咬牙又問了一件事:

 裴茂還是不理解,回道:

 外朝的那些關西公卿們也屬意劉協即位,不然還能做出從民間再抱一個進來的荒唐事嗎?

 守在劉宏床榻兩邊的是張讓和趙忠。

 至此,從章帝時期開始長達百年,讓帝國耗盡鮮血,費盡無數錢糧的羌亂,在他劉宏登基的第一年給就給解決了。

 而咱們劉宏在譜系上和這些前代諸帝距離太遠,是不能葬在一塊的。所以需要另外選址入葬。

 “在前殿啊。”

 隨後,他就聽張讓又問:

 但他們呢?恃寵而驕,先後騙殺了王甫、老太尉。尤其是老太尉那麼忠心的臣子,卻這麼不白而死。

 這幫人總覺得天下沒了他們就不行了,但如何呢?將這些清流趕走後,我劉宏照樣執宰著天下。

 這是他劉宏的抱負,他要重建一個安寧的漢室天下。

 做為自己的戚家,竟然吃裡扒外,夥同外人造他的反,使得他狼狽來了長安。

 此時的張松並沒有看到當他對裴茂說,其父讓他來做謁者,不知道是愛他還是恨他的時候,裴茂臉上閃現過去的尷尬和難過。

 他一進來,就看到前殿的廊廡下站的滿滿當當的公卿大臣。三公、宗正、衛尉、光祿勳、在京諸侯,御史大夫,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大人物,這會都和大夥擠在一起,沒人願意多說話。

 杜畿在人群中找了一遍,才看到尚書令楊彪在哪裡。

 聽到王立的話,在場的這些內朝吏們皆將頭伏在地上不敢吱聲。

 他指了指正面的殿堂,問裴茂:

 “咱們現在是在哪啊?”

 此時人群的最外緣,謁者張松正用其蜀聲,在陰暗中小聲嘀咕著:

 楊彪淡淡道:

 “無事,今天什麼事都不重要。”

 說完,楊彪就看向了那緊閉的前殿,不自覺捏了下長袖下的骨朵,喃喃道:

 “今晚的夜,深著呢。”

 但頗有一番雄心的劉宏對這種不利於自己的圖讖當然不信,於是他給自己登基後取了第一個年號:“建寧”。

 張松看了一眼裴茂的好容貌,心裡可惜:

 “給我的諡號想了嗎?”

 這話用在劉宏身上倒也貼切,但誰敢說這個話呢?

 所以,一時間所有人都將臉伏在地板上,氣氛壓抑。

 所以吳修不敢怠慢,忙跪答:

 他信任陳蕃、竇武二人,但這兩人卻聯合起來造他的反。為此,他夷了他們三族。

 吳修作為將作大匠,掌陵園事,這問自然是要他來答的。

 “不妙,不妙啊。”

 其實,之所以這麼倉促,也是劉宏自己弄的。

 外面暮日一點點消失,黑暗籠罩在所有人心頭。

 而從宮中到殿中,要過端門,而端門到前殿有一條六米寬的長道,左塾就是門道右側的堂,也叫夾門堂。

 他說自己的山陵就在京都,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

 所以,眾內朝吏不問繼承人的問題是能理解的。

 之後,張讓呵斥王立,讓他退下。

 見此狀,張讓和趙忠忙上前給劉宏順氣,倒真的是真心實意。

 而門外,則是殿內各家公卿的前後隨扈,他們也知道今天之事的嚴重性,不斷在端門外焦急走動。

 按照堪輿學講求要依山傍水,明堂開闊的原則,包括吳修在內的一干匠作府上下吏員,幾乎都是不眠不休,才確定了龍首原這一地。

 很快,候在廊廡邊的女侍宮婢紛紛執香爐走了過來,給這些公卿大臣們驅趕外面的蚊蟲。

 “不是為陛下祈福嗎?”

 “陵選在哪了?”

 ……

 劉宏當然明白楊彪那些人說的是什麼意思,無論日後是否光復,都是想讓他定都在長安。陵墓在這裡了,都城還能跑?

 但劉宏心裡還存留著一絲振奮漢室的幻想,還想著打回京都,心裡怎麼也接受不了自己是個淪喪半壁天下的瓦缺皇帝。

 如高祖、景帝、昭帝、宣帝和成帝就列於昭位,而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和平帝則葬在穆位。

 張松身形瘦小,本是做不得謁者代表朝庭體面的。但誰讓現在益州在關西朝廷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像張松這樣的益州豪士子弟自然該有他一份位置在。

 這個時候裴茂聽明白了這個話,又瞥了眼立在眾人之前父親,接過了張松的話,道:

 “所以大夥站在這裡,是因為一場暴風將要來了。”

 “為何不葬在咸陽原上?前朝諸帝大多不都是葬在那裡的嗎?”

 但等他打開一看,心裡就懵了。


 要知道,自己修建的陵園是在京都,可不是在長安啊。本代哪一位皇帝最後是葬在西京的?

 哎,也不知道自己的陵墓還來不來得及了。

 這句話依然是由張讓代為傳達的。

 只有床榻上的劉宏在聽到這一番話後一直在那喘氣,更是將這份壓抑添了幾分恐懼。

 因為說這話的人是左中郎劉範,現在益州刺史劉焉的兒子。

 而他做到了,在他登基的第一年,還是護羌校尉的老太尉就大破羌人,並在第二年全殲叛羌。

 裴茂不理解,老實回道:

 所以王立聽到這句話後,放下刀筆,伏在地上對劉宏道:

 “如是美諡或用‘靈’,如是惡諡可能就是‘愍’了。”

 “這河東裴氏也是名門,他父親也是一方大吏,怎麼教出這麼憨直的小子來。”

 何為靈?

 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神曰靈。

 這已經是妥妥的惡諡了,然後王立還說是美諡。

 杜畿從籃筐上來後,顧不得和端門尉客氣,就匆匆奔下去找人了。

 總之時間就在這種詭譎壓抑的氣氛中一點點流逝。

 “前代除了武帝之外,自惠帝以下皆崩於未央宮。而武帝雖然是崩於五柞,最後也是入殯於未央宮前殿。這前殿啊,就是歷代聖天子梓宮所在。而現在陛下直接都來了這了,咱們還祈什麼福?”

 吳修張了張嘴,難為道:

 這個時候等他再轉身的時候,看到金尚、趙岐、第五永、蓋勳、傅燮已經看了過來。

 當時,劉宏懷裡抱著的就是五歲的劉協。而小皇子一路上不哭不鬧,早早就顯露出不同一般的氣質。

 “回陛下,諡號是身後事,不是臣一人決之,還要等殿外的諸公卿一同商議。”

 但這個時候,劉宏感覺更虛弱了,他忙咬牙又問了一件事:

 裴茂還是不理解,回道:

 外朝的那些關西公卿們也屬意劉協即位,不然還能做出從民間再抱一個進來的荒唐事嗎?

 守在劉宏床榻兩邊的是張讓和趙忠。

 至此,從章帝時期開始長達百年,讓帝國耗盡鮮血,費盡無數錢糧的羌亂,在他劉宏登基的第一年給就給解決了。

 而咱們劉宏在譜系上和這些前代諸帝距離太遠,是不能葬在一塊的。所以需要另外選址入葬。

 “在前殿啊。”

 隨後,他就聽張讓又問:

 但他們呢?恃寵而驕,先後騙殺了王甫、老太尉。尤其是老太尉那麼忠心的臣子,卻這麼不白而死。

 這幫人總覺得天下沒了他們就不行了,但如何呢?將這些清流趕走後,我劉宏照樣執宰著天下。

 這是他劉宏的抱負,他要重建一個安寧的漢室天下。

 做為自己的戚家,竟然吃裡扒外,夥同外人造他的反,使得他狼狽來了長安。

 此時的張松並沒有看到當他對裴茂說,其父讓他來做謁者,不知道是愛他還是恨他的時候,裴茂臉上閃現過去的尷尬和難過。

 他一進來,就看到前殿的廊廡下站的滿滿當當的公卿大臣。三公、宗正、衛尉、光祿勳、在京諸侯,御史大夫,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大人物,這會都和大夥擠在一起,沒人願意多說話。

 杜畿在人群中找了一遍,才看到尚書令楊彪在哪裡。

 聽到王立的話,在場的這些內朝吏們皆將頭伏在地上不敢吱聲。

 他指了指正面的殿堂,問裴茂:

 “咱們現在是在哪啊?”

 此時人群的最外緣,謁者張松正用其蜀聲,在陰暗中小聲嘀咕著:

 楊彪淡淡道:

 “無事,今天什麼事都不重要。”

 說完,楊彪就看向了那緊閉的前殿,不自覺捏了下長袖下的骨朵,喃喃道:

 “今晚的夜,深著呢。”

 但頗有一番雄心的劉宏對這種不利於自己的圖讖當然不信,於是他給自己登基後取了第一個年號:“建寧”。

 張松看了一眼裴茂的好容貌,心裡可惜:

 “給我的諡號想了嗎?”

 這話用在劉宏身上倒也貼切,但誰敢說這個話呢?

 所以,一時間所有人都將臉伏在地板上,氣氛壓抑。

 所以吳修不敢怠慢,忙跪答:

 他信任陳蕃、竇武二人,但這兩人卻聯合起來造他的反。為此,他夷了他們三族。

 吳修作為將作大匠,掌陵園事,這問自然是要他來答的。

 “不妙,不妙啊。”

 其實,之所以這麼倉促,也是劉宏自己弄的。

 外面暮日一點點消失,黑暗籠罩在所有人心頭。

 而從宮中到殿中,要過端門,而端門到前殿有一條六米寬的長道,左塾就是門道右側的堂,也叫夾門堂。

 他說自己的山陵就在

京都,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

 所以,眾內朝吏不問繼承人的問題是能理解的。

 之後,張讓呵斥王立,讓他退下。

 見此狀,張讓和趙忠忙上前給劉宏順氣,倒真的是真心實意。

 而門外,則是殿內各家公卿的前後隨扈,他們也知道今天之事的嚴重性,不斷在端門外焦急走動。

 按照堪輿學講求要依山傍水,明堂開闊的原則,包括吳修在內的一干匠作府上下吏員,幾乎都是不眠不休,才確定了龍首原這一地。

 很快,候在廊廡邊的女侍宮婢紛紛執香爐走了過來,給這些公卿大臣們驅趕外面的蚊蟲。

 “不是為陛下祈福嗎?”

 “陵選在哪了?”

 ……

 劉宏當然明白楊彪那些人說的是什麼意思,無論日後是否光復,都是想讓他定都在長安。陵墓在這裡了,都城還能跑?

 但劉宏心裡還存留著一絲振奮漢室的幻想,還想著打回京都,心裡怎麼也接受不了自己是個淪喪半壁天下的瓦缺皇帝。

 如高祖、景帝、昭帝、宣帝和成帝就列於昭位,而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和平帝則葬在穆位。

 張松身形瘦小,本是做不得謁者代表朝庭體面的。但誰讓現在益州在關西朝廷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像張松這樣的益州豪士子弟自然該有他一份位置在。

 這個時候裴茂聽明白了這個話,又瞥了眼立在眾人之前父親,接過了張松的話,道:

 “所以大夥站在這裡,是因為一場暴風將要來了。”

 “為何不葬在咸陽原上?前朝諸帝大多不都是葬在那裡的嗎?”

 但等他打開一看,心裡就懵了。

 要知道,自己修建的陵園是在京都,可不是在長安啊。本代哪一位皇帝最後是葬在西京的?

 哎,也不知道自己的陵墓還來不來得及了。

 這句話依然是由張讓代為傳達的。

 只有床榻上的劉宏在聽到這一番話後一直在那喘氣,更是將這份壓抑添了幾分恐懼。

 因為說這話的人是左中郎劉範,現在益州刺史劉焉的兒子。

 而他做到了,在他登基的第一年,還是護羌校尉的老太尉就大破羌人,並在第二年全殲叛羌。

 裴茂不理解,老實回道:

 所以王立聽到這句話後,放下刀筆,伏在地上對劉宏道:

 “如是美諡或用‘靈’,如是惡諡可能就是‘愍’了。”

 “這河東裴氏也是名門,他父親也是一方大吏,怎麼教出這麼憨直的小子來。”

 何為靈?

 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神曰靈。

 這已經是妥妥的惡諡了,然後王立還說是美諡。

 杜畿從籃筐上來後,顧不得和端門尉客氣,就匆匆奔下去找人了。

 總之時間就在這種詭譎壓抑的氣氛中一點點流逝。

 “前代除了武帝之外,自惠帝以下皆崩於未央宮。而武帝雖然是崩於五柞,最後也是入殯於未央宮前殿。這前殿啊,就是歷代聖天子梓宮所在。而現在陛下直接都來了這了,咱們還祈什麼福?”

 吳修張了張嘴,難為道:

 這個時候等他再轉身的時候,看到金尚、趙岐、第五永、蓋勳、傅燮已經看了過來。

 當時,劉宏懷裡抱著的就是五歲的劉協。而小皇子一路上不哭不鬧,早早就顯露出不同一般的氣質。

 “回陛下,諡號是身後事,不是臣一人決之,還要等殿外的諸公卿一同商議。”

 但這個時候,劉宏感覺更虛弱了,他忙咬牙又問了一件事:

 裴茂還是不理解,回道:

 外朝的那些關西公卿們也屬意劉協即位,不然還能做出從民間再抱一個進來的荒唐事嗎?

 守在劉宏床榻兩邊的是張讓和趙忠。

 至此,從章帝時期開始長達百年,讓帝國耗盡鮮血,費盡無數錢糧的羌亂,在他劉宏登基的第一年給就給解決了。

 而咱們劉宏在譜系上和這些前代諸帝距離太遠,是不能葬在一塊的。所以需要另外選址入葬。

 “在前殿啊。”

 隨後,他就聽張讓又問:

 但他們呢?恃寵而驕,先後騙殺了王甫、老太尉。尤其是老太尉那麼忠心的臣子,卻這麼不白而死。

 這幫人總覺得天下沒了他們就不行了,但如何呢?將這些清流趕走後,我劉宏照樣執宰著天下。

 這是他劉宏的抱負,他要重建一個安寧的漢室天下。

 做為自己的戚家,竟然吃裡扒外,夥同外人造他的反,使得他狼狽來了長安。

 此時的張松並沒有看到當他對裴茂說,其父讓他來做謁者,不知道是愛他還是恨他的時候,裴茂臉上閃現過去的尷尬和難過。

 他一進來,就看到前殿的廊廡下站的滿滿當當的公卿大臣。三公、宗正、衛尉、

光祿勳、在京諸侯,御史大夫,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大人物,這會都和大夥擠在一起,沒人願意多說話。

 杜畿在人群中找了一遍,才看到尚書令楊彪在哪裡。

 聽到王立的話,在場的這些內朝吏們皆將頭伏在地上不敢吱聲。

 他指了指正面的殿堂,問裴茂:

 “咱們現在是在哪啊?”

 此時人群的最外緣,謁者張松正用其蜀聲,在陰暗中小聲嘀咕著:

 楊彪淡淡道:

 “無事,今天什麼事都不重要。”

 說完,楊彪就看向了那緊閉的前殿,不自覺捏了下長袖下的骨朵,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