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陳 作品

第三百五十二章:忠貞(第2頁)

隨著城頭漢軍不斷撤退,很快泰山軍就牢牢佔據了襄國外城。但令人意外的是,佔據外城的泰山軍並沒有銜尾追殺下去,反而沿著坡面繼續前行,牢牢佔據著甬道的兩壁。

……

銳利高亢的警鐘聲即便是在雷聲中都穿透到了內城。

當沮授聽到這警備聲的時候,他正伏桉捏著之前劉惠送來的常山王的符印沉思。

他還是對劉惠抱有疑慮,一方面是這印上的血漬看著不像是新的,一方面還是之前劉惠說的口信,太順利了。

劉惠說,常山國盡發國兵八千,還有烏桓兵兩千騎,已經南下過了柏人一線,現在正在渚水南岸,隨時就能突襲城外的賊軍大營。

他此次入城來就是和沮授約定好襲擊時間,好兩面前後夾擊。

說實話,這情況好的讓沮授都有點不相信。別國都是以鄰為壑,偏偏常山國這麼急公好義?

再加上,他對常山王的秉性還是瞭解的,不說貪生怕死那麼誇張,但也是膽小如鼠,毫無當擔,他有膽子支持常山兵南下?

所以自一開始,沮授就沒將援兵的希望放在郡北四國,反而認為鉅鹿郡發援兵的可能性還要更大些。

但千言萬語還是那句話?

萬一這是真的呢?

所以複雜就複雜在這。就騎沮授本心,他又豈能不希望這事是真的,畢竟萬餘兵力在側,他和常山一方只要勠力同心,那泰山賊可破啊!

捏著符印,沮授終於下定決心準備扣押劉惠,他決定不能冒這個險。

但就在這時候,意料之外的警鐘聲突然大起,沮授大驚失色,再不顧不上劉惠,披衣就衝出室外。

此時兩方的廊巷中,幕府的幕僚和部將們都紛紛趕來,他們看到沮授出來後,迅速圍了上去。

沮授一出來就問:

“哪裡傳的警備聲?”

身著戎裝的劉固抱拳出列答道:

“回國相,聽聲音是城門處的警備聲。”

沮授還要繼續問,一個滿身泥漿的軍吏就已經奔來,他是駐守在甕城的軍吏,道:

“國相,外城失守!”

“什麼?”

此時諸多幕僚和將領大驚失色,他們無法理解泰山賊是怎麼在暴雨中攻上城頭的。

但現在討論這個於事無補,沮授接著對那送信軍吏道:

“現在賊軍到了何處?”

但出人意料的是,那軍吏告訴大夥,泰山軍在拿下外城後並沒有突入而是清空了城門的石堆,就守著城門和城牆。

就在沮授還在思索的時候,一邊一直隱沒的劉惠突然走出隊列,對沮授道:

“國相,必然是常山國援軍的消息已經被泰山賊探得,所以冒雨也要攻城。至於彼輩停下不攻,不難理解。自古夜戰就最難,又是在這暴雨中,在城頭上戰還好說,一旦下了城頭,攻入城內,人生地不熟,自取敗亡。”

有了劉惠的提示,不少將領也持此論,認為泰山軍是在等天亮了再攻城。

於是,不少人暗自舒了一口氣。

沮授皺著眉,點了自己的扈將丁武帶著赤頭軍出甕城,去將外城和城內給奪回來。

聽得這個命令,人群中包括李定、趙容等將皆暗自咋舌:

這國相對自己人是真的狠!

暴雨下與有優勢兵力的賊軍夜攻,也是敢想的。

在場人都知道這個任務的難度。但丁武眉頭沒有皺一下,就領命下去了。

隨後沮授就讓廚寺那裡準備一些吃食給幕僚和將吏們,然後就將劉惠單獨喊入到室內。

劉惠從容的隨著進去,但緊接著就聽到一個石破天驚的聲音。只見沮授問道:

“你作為劉氏子孫,為何從賊?”

劉惠內心一緊,正要辯,就聽到沮授自顧自道:

“也是,如果我是真定王之後,也多半投泰山賊了。畢竟被漢室迫害成那樣,又見到那泰山賊像是個能成事的,為何不投?是我也投!”

聽到這話的劉惠,本來還要辯解,突然就鬼使神差問了句:

“那沮國相為何不投?”

一出此言,劉惠就暗道不好。

果然那沮授也笑著看他,然後就是慘笑:

“我為何不投?我受盧帥簡拔至此,自要忠於任事,要對他的信任有個交代?再說,泰山賊,道賊也,我名教之敵,我沮授如何會投這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