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673【回京受封】(第2頁)

    李寶去年攻佔此島,把將近兩千個和尚,全部運到山東那邊,交給登萊知府處置。
>
                                         
r>    大龍宮寺,變成了李寶的軍營。

    李寶在方丈室坐下,摘掉帽子隨手一扔:“這裡就交給你了,俺要立即回東京。”

    英宣拱手笑道:“恭喜李兄加官進爵。”

    “好說,多打幾仗你也有爵位。”李寶的心情極好,他這次回去肯定升公爵。

    英宣搖頭嘆息:“唉,金國遷民禁海,哪還有什麼仗打?”

    覺華島以前叫桃花島,自從這裡改名之後,就把後世的興城市區那片改叫桃花島鎮。

    去年,桃花島鎮被李寶洗劫一次,金國就把剩餘的居民給遷走了。

    距此最近的城池,變成五十里外的海濱縣。且該縣沿海居民,全都被遷往更北邊,曾經熱鬧的鹽場一個也不剩(海濱鹽場被趙立和李寶分別洗劫過一次)。

    “太子說四海廣闊,你統領海軍還怕沒有仗打?”

    李寶拍拍英宣的肩膀,踱步離開方丈室,跑去寺內寺外轉悠。

    島上將近兩千和尚,被李寶扔去山東之後,大龍宮寺的產業就被全部充公。覺華島和附近幾個小島,全部就地分配田產,並獲得山東登萊府發放的田契。

    這些遼國遺民,稀裡糊塗擁有了田產,立即就把自己視為大明子民!

    除了土地,大龍宮寺裡的財寶也不少。

    因為這裡是遼國佛教中心,歷代大龍宮寺住持,皆被遼國皇帝冊封為國師。金國殺來之後,女真貴族亦有賞賜,全都儲藏在寺裡被李寶一鍋端。

    僅那些財寶的價值,就夠給覺華島的明軍,足額髮軍餉發上好幾年。

    積雪還未化盡,大龍宮寺外的廣場,卻已經是熱鬧非凡。

    這裡以前是舉辦佛教法會的地方,遼國貴族經常扎堆前來。現在用於明軍士兵操練,當兵的如果放假,也允許島上百姓跑來遛彎。

    軍中雜劇團,是春節前過來的。

    先到旅順那邊演出慰問,接著又來到覺華島。

    士兵們已經觀看好幾場,今日對百姓開放,島上居民拖家帶口來看熱鬧。

    咚咚噹噹響個不停,此時臺上演出的劇目,是在宋遼兩國都很出名的《老孤遣妲》。

    “孤”是宋元明雜劇的角色名,宋時主要為官員,元明兩朝開始出現商人。

    “妲”則是“姐”的訛寫,後來演化為“旦”,即清代戲曲裡的旦角。

    末、淨、醜這些角色,此時也已經形成。

    “好!”

    島上居民轟然叫好,看來是雜劇演到了精彩處。

    這個雜劇團是去年新組建的,以河北演員為主。朱銘讓人攢了幾個劇本,主要揭露金人統治的殘暴,同時體現大明朝廷的仁義。

    但每次演出,都會先演傳統劇目,好讓觀眾能夠集中注意力。

    百姓看雜劇,李寶看百姓。

    在李寶的眼中,這裡的男人都是兵源,這裡的女人也可以種地。算上旁邊兩個島嶼,共有將近三千居民,很多是遼金戰爭時逃來的。

    除了種地,他們也打漁,生活基本可以自足。

    李寶這次回京接收封賞,打算找朝廷要點兵甲。給覺華島的居民弄一些,給旅順那邊的百姓弄一些,編為保甲農閒時操練,遇到情況拿起武器就能作戰。